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格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个体的生存状态及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由他自身的性格品质所决定,良好性格是生活幸福、快乐的来源,而性格缺陷则是生活痛苦、人生悲剧的最终根源。正是因为如此,性格培养成为教育的核心课题。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发展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性格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业、身心、交往、友谊等各个方面。但由于(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当今中学生的性格发展状况令人堪忧,如社会环境的实利化倾向,家庭结构单一或残缺、学校教育的畸形取向,以及这一年龄阶段所特有的身心发展不均衡,都严重阻碍着中学生健康性格的形成。因此,要想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灵和精神基石,必须对中学生强化性格培养。以育人为宗旨的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性格教育内容,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况且,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的目标要求,可见,语文理应成为优良性格培养的主阵地。性格由态度、情感和意志构成,语文课程要塑造学生优良性格,则需围绕健全人生态度、陶冶良好性情、张扬自由意志而展开,并要借助于其人文智慧的释放、审美功能的发挥和身体能力的启动才能实现。培养中学生的优良性格,必须尊重学生性格的独特性以及学生性格发展规律,遵循因材施教和潜移默化原则。另外,任何心理习惯、情感态度的形成都是沿着知情意的路径,因而语文性格教育也需要教师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方式,对其进行理性认知、美好情感、坚强意志的整合培养。基于以上目标、任务和要求,本文首先探析当代中学生性格发展现状,找到性格发展受阻原因。接着解析性格的概念及优良性格的基本构成,并证实语文何以能够培养学生优良性格,规定语文性格教育的目标任务,提出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和整体要求。以此为目标、规范,根据语文中的性格教育因子,分别从课文引导法、写作激励法、语文活动法及以身作则法等四方面来展开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