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是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芦头实验林场的基础上,划出生产经营区和部分科学试验区后,申报和新建的国家森林公园,也是开展森林旅游和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它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开发利用的同时,保护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保护利用的前提是对森林景观格局与美学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本研究以湖南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在ArcGIS和SPS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改进单纯形法-投影寻踪法(MSMPP)、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和美景度评判法(SBE),将2009年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二类调查数据、DEM数据和野外标准样地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源,对研究区一级、二级森林景观类型的景观格局和具代表性的森林景观美学质量展开分析研究,并建立有效、客观的美学评价多元线性回归数量化模型,为研究区森林景观优化及经营管理模式完善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斑块类型水平上,一级景观类型均分布不均衡,主要以纯林地、竹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为主,其中纯林地的优势度最高,且聚集度高、分离度低,周围景观较为丰富,水域则反之;二级景观中各景观类型所占面积比例相差极大,总面积的91.85%由杉木林、中生阔叶林和竹林组成,其中中生阔叶林优势度最高,而且聚集程度较高、斑块内聚力大,自然连通性较好,周围空间邻接情况较为复杂,国外松林则反之。景观水平上,二级景观类型的优势度比一级的低,而且其斑块类型分布均匀程度较高,破碎化程度较高。(2)一级、二级景观类型的分布与地形因子高程、坡度、坡向具有一定相关性。基于高程因素,一级景观类型中纯林地、混交林地、竹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和采伐迹地的分布面积随高程等级增大均呈先增后减趋势,1-6级高程所占面积比例也呈先增后减趋势,在3级高程上达到最大值;各二级景观类型的分布受高程影响极大,3级高程上的森林景观最为丰富。基于坡度因素,各一级景观类型整体分布随坡度等级增大呈先增后减趋势;各二级景观类型在各坡度等级上斑块面积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性。基于坡向因素,各一级、二级景观类型在各坡向的分布均不平衡。(3)高程、坡度、坡向与研究区森林景观格局具有一定相关性。500-700m高程区是一级、二级景观类型最适宜生存区,两大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均随高程等级增大先减后增,中海拔区相比低海拔区和高海拔区各斑块类型分布较均匀,优势度较低。20°~30。坡度为一级、二级景观类型最适宜生存区,两大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均随坡度等级增大先减后增,且二级景观类型整体破碎化程度比一级的严重。一级、二级景观类型斑块数量分布由大到小排列为:半阴坡>半阳坡>阴坡>阳坡,它们均在西坡破碎化程度最高,一级、二级的斑块类型分别在北坡、西南坡分布较均匀,优势度较低,森林景观丰富,在东南坡则反之。(4)经分析层次分析法、改进单纯形法-投影寻踪法、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和景观美景度法对研究区21个样地林内森林景观美学评价的效果,发现四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均能有效、高可信度地反映整体特征情况。再综合分析得出SBE法是湖南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美学评价的理想方法。基于SBE法计算结果,通过SPSS运算分析,建立了科学、有效、客观的研究区森林景观美学评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