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社区是现代民众生活工作的集中性场所,人口集中、利益多元,容易诱发各类突发性灾害事故。一旦城市遭遇突发性灾害事故的侵袭,必将给民众带来严重的生命和财产威胁。现代社区如何在灾害发生时紧急疏散人群、妥善安置民众、保障民众的基本避难生活并将损失最大程度地降到最低等问题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更深入思考和关注。目前国内外几乎都是针对城市一级或者区一级的应急避难场所规划选址、空间布局、指标体系、适宜性评价等的研究,而对受灾与抗灾的第一现场--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研究甚少。目前我国还没有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相关规范,此外,我国的很多社区抵御灾害的能力还很差,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还很薄弱,加强社区防灾减灾的能力工作刻不容缓。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以城市社区现有室外场地型应急避难场所作为研究对象,提出社区应急避难场所承载能力的概念,对其在突发性灾害事件下能否给社区居民提供安全避难的承载能力进行评估和优化;第二,从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安全性需求、可达性需求、容纳性需求、应急设施需求四个方面建立社区应急避难场所承载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提出指标量化分级、评估函数、评估等级的方法;第三,基于L-A模型理论建立社区应急避难场所选址优化模型和指标优化函数,提出从定量角度给出提高社区应急避难场所承载能力防灾薄弱点的方法。本文提出的社区应急避难场所承载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函数、选址优化模型及指标优化函数的建立方法,客观、科学地对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承载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估和优化,为我国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规划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数据支撑,具有工程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