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先生说过:“沟通人们心灵的没有比文化艺术再好的东西了!文化艺术应该成为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这个桥梁是双向的,中国走出去,国外朋友走进来。”2003年,作为软实力外交战略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宣布了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的计划。“孔子学院”(英文名称为“Confucius Institute”)是海外汉语教学推广基地,同时也是外国朋友了解中国的窗口,是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的平台。从传播学的视角看,“孔子学院”的文化国际传播应该是搭建双向的桥梁:一方向是中国输出其语言文化以及塑造本国的国际形象;另一方向是从与国外进行文化交流活动过程中吸取其优秀成分,以服务于国内文化以及科技领域正需要实现国际化、与国际先进的发展水平接轨的事业。21世纪以来,在中国文化外交当中,“孔子学院”成为一项创新的举措,是中国文化外交的最鲜亮品牌。 自2004年11月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开办以来,截止到目前,已在世界五大洲的96个国家和地区建成了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不到七年的时间,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纷纷落地开花,兴建速度超乎想象的快。孔子学院对于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接轨、对于促进中国与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孔子学院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文化外交,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是我国文化外交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文将用五个章节对孔子学院与中国文化外交展开论述。其中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第二章将结合实例对文化外交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将具体说明文化外交的含义和方式、分析文化外交的特点和独特价值;探讨文化外交的理念基础;归纳文化外交的基本属性;以及结合孔子学院等案例来谈文化外交的地位与作用。第三章将对孔子学院进行介绍和分析,这其中包括对“孔子学院热”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深入分析孔子学院的文化外交运作、孔子学院的文化软实力作用,并阐释孔子学院对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意义。第四章将努力客观看待孔子学院的现存问题,探究其优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从中外合办文化年中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外交的启示、并通过分析中国文化产业现状,试图提出些中国文化外交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