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企业走向非洲的适应策略与实践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idzhang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业走向非洲先后经历多个阶段,在中非合作论坛之后呈现出全面、多元化发展,而企业是农业走向非洲的主要主体,其在非洲一方面学习着西方组织模式和国际惯例以适应全球化,另一方面保持着"中国特色"并在与他者互动中适应当地环境,但这些实践遭到西方的污名化,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相关研究较少而导致对话困境。受费孝通先生类型比较法的启示,本研究以人类学中的民族志方法对两个在坦桑尼亚的由中国农业企业承担的援助和投资项目进行田野调查,并借助组织适应性框架从外部适应、内部适应和战略适应三个层面分析农业企业在非洲的适应过程。从外部适应来看,农业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互动策略体现为一体化和本土化,实践中由于区域环境差异,企业的策略从一体化转向本土化。尽管本土化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在当地运营的合法性,但本土化程度过高不利于跨国公司的整体协同。因此,企业在本土化实践后积极同母公司进行知识分享,其话语权得到提升,又重新嵌入到母公司的网络中形成"双元嵌入"。从内部适应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与劳资关系的整合是关键,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是两种主要的治理方式。实践中企业单纯依靠契约治理遭到雇工的各种抵抗,进而关系治理被用来消解冲突。在此过程中,非洲当地人的契约精神、"大家庭"理念和工会的制度设计得到中方认同,中方的人情伦理以及融入当地文化的实践得到当地员工认同,劳资关系有所改善,推动企业内部系统良性运转。从战略适应来看,农业走向非洲强调互利共赢。援助项目中企业的商业功能改善了项目的可持续性,且国家与企业、专家之间形成协同。在投资项目中,企业的公益性体现为社会责任,其不仅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隐含契约的履约,而且是国家对非话语的重要实践。从组织学习的角度来看,中国农业企业在非洲的适应过程是组织学习不断升级的过程,企业从单回路学习上升到双回路学习,最终形成二次学习,其适应性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最后,西方媒体对在非中国农业企业的污名化体现了西方缺乏对中非农业合作独特性的足够认知。西方发展援助强调结构性干预,而中国援助奉行不干预政策,发展有效性体现为经验的持续分享,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需量力而行,进而产生了援助和投资相结合的模式,以企业为主体的援助和投资以不同方式共同推动非洲的发展,体现了中非农业合作的独特性。同时,我国农业"走出去"的地区多为类似非洲的不发达地区,需要"有为政府"来推动发展,进而中国政府可以发挥"有为政府"的制度优势来支持中国企业更好地"走过去"。因此,企业与国家可以在全球治理中成为合作伙伴。
其他文献
<正>现在我国大中城市的中高档楼盘的门窗多采用隔热铝合金材料,而且楼层的高度也越盖越高。众所周知,在高层建筑使用的门窗其抗风压性能是不能忽视的,其安全性应该首先考虑
目的论述赤芝中三萜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赤芝三萜类成分研究所涉及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构效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三萜类为赤芝的主要成分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刚性增长、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农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作物产量,但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投入、种养殖有机废
中国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源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与政策。中国的现代化不单是工业的现代化,城镇的现代化,更是人口的现代化。其过程的实质是以农业人口进入
<正> 为纪念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20周年而创意发起的新版《雷雨》的演出,以其新奇的创意,强大的演出阵容,一开始便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关注。近日,剧组正在北京郊外进行封闭式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产量呈现出来不断增长的趋势,与之相对应的是农业秸秆的产量也越来越多。虽然肥料化等方式处理的秸秆的比例在逐年提高,但是我国每年仍然有数亿吨的秸
<正>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师。他的小说《红字》出版后,立即赢得美国读书界的强烈反响。它是第一部跨出国界赢得世界声誉的美国文学名著,带有特
农业,民生之本,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均以"三农"为主题,十分重视包括农业在内的"三农"问题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大
21世纪初,足球宝贝从欧美报刊获得灵感,它从媒体和球队的商业推广,发展为网民的自愿加入。在自媒体中,女性模仿或试图更新足球宝贝形象。从“男性凝视”的角度看,自我标签为足球宝
我国资本市场自成立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尽管如此,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每年都会有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出于不同的目的进行财务舞弊,在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