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建筑的发展,建筑对环境的调控模式也在不断地变化。雷纳·班纳姆认为,回顾人类建筑史,有3种常用的环境调控模式:“保温型"(conservative),“选择型"(selective)和“再生型”(regenerative)。第一种模式常见于干燥地区,第二种模式较多出现在热带和潮湿地区,这两种模式都是利用自身建构形式应对自然环境,通过低能耗手段维持恒定的室内环境。而第三种模式主要兴起于工业革命,旨在借助工业技术调控室内环境,为营造和享受舒适的生活环境,采用集中供暖、空调和密闭的方式,使现代建筑物俨然已经演变成一个高度耗能和高度浪费的机器。“环境—建构”正是在现代建筑高能耗的环境调控模式下针对建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的一个分析框架,这个框架关注建筑的建构形式对环境的调控,这种调控是通过在建筑的外表皮上对环境进行过滤和扩散,从而将自然条件下不确定的外环境转化成适合人活动舒适内环境的低能耗建构形式。在建筑外表皮这一建筑与环境交互的界面上,有很多可以调控环境的建构形式,比如体系化的表皮,机械通风管道,巨型遮阳格栅等等,但窗是内外环境交换最普遍、跟人关系最密切的触媒和通道,因此笔者选取窗为研究对象,试图研究在环境作用下,窗建构对环境作用过程的调控方式和设计手法。为了有逻辑的进行案例研究,本文首先提出一个用来分析案例的理论性分析框架,这个框架主要是以窗空间跟环境和人交互的特点为依据,从剖面上对窗建构体系进行几何性划分。其次笔者按照分析框架划分出的区域,将窗从空间上分成三类,分别对每类相应的窗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归纳出框架中的各区域所承担的环境调控功能。最后,推理演绎窗的理论类型,将相似类型的环境调控效果作对比,建立环境调控功能的评价体系,对窗建构体系框架中各区域的环境调控效果作评价,用评价结果推导特定环境调控功能对应的窗类型。综合这些分析归纳与推理演绎的研究,笔者提出了三种窗的环境调控形式,归纳了窗建构体系分析框架中各区域的环境调控功能,并对这些功能的环境调控效果作了评价,在此基础之上,本文的结论对从环境到形式的建筑设计提供一个设计思路和一种索引式的辅助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