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旅游建筑的一种,游客中心这一建筑类型是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出于组织管理和宣传、解说等因素的考虑,美国国家公园实施“66计划”期间,首次提出“游客中心”的概念。作为景区与外来游客进行信息和文化交流的媒介,游客中心建筑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时代特征。近年来,这一建筑类型逐渐成熟,其地域性与时代性相融合的趋势也越发明显。建筑师们运用现代的设计理论重新诠释地域传统建筑形式,并依靠当代先进的科技手段减少建筑能耗,使其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存。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游客中心被许多景区作为标志性建筑,建设需求激增,数量呈现出跳跃式增长,但缺乏系统的设计理论,设计水平亟待提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先进理论与设计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游客中心设计工程实例,探索将地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游客中心的建筑设计方法,希望能为我国相关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卧龙游客中心建筑设计面对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其普遍性在于,卧龙特区(卧龙自然保护区)与其他旅游景区类似,地域特点鲜明,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且旅游业发展形势良好,宏观特点与背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特殊性在于,项目设计完成于四川灾后重建的特殊历史时期,需要结合这一现实有针对性的予以回应。
本文从游客中心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研究出发,第一章,结合设计实例总结游客中心设计中的地域性与时代性。第二至第四章,结合卧龙游客中心建筑设计,对相关地域性及时代性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并进行提炼总结,进而用其指导建筑实践。最后,针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与项目反思,并结合全文的研究提出对游客中心设计趋势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