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底板结构抗浮抗裂特性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guo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城市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人们开始向地下要空间的理念越来越强烈。一方面,伴随着高楼越建越高,基坑开挖也越来越深,并且在结构自身荷载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出现了“超补偿式基础”,其中遇到的工程技术、环境问题以及发生的工程事故亦越来越多,这其中以抗浮失效事故最具代表性;另一方面,对于裙房建筑地下室乃至纯地下车库而言,由于水浮力引起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尤其是南方地区年复一年突如其来的暴雨形成的城市内涝,往往导致实际地下水水位超过勘察单位提供的抗浮设防水位,从而直接影响到地下室底板抗浮抗裂,威胁地下室结构的安全。与此同时,相关规范的原则性太强,缺少应对之策,造成指导性显得不足,使得大多数抗浮设计工作都是基于工程师的个人理解以及实践经验进行,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难以适应复杂的抗浮设计要求。
  本文针对目前地下室底板结构抗浮抗裂设计存在问题及应对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技术依据和建议。所做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文献调研,分析总结了当前地下结构抗浮设计与研究状况,对抗浮工程事故进行了一定的梳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通过调查研究近年来城市内涝特点,研究提出应在原有抗浮设防水位的基础上增设临时性抗浮设防水位,以预防城市内涝等所导致抗浮工程事故的发生,同时建议临时性抗浮设防水位取值为地面以上0.0~1.0m。
  (3)以实际工程为依托,根据无梁楼盖的直接设计法,反算地下室发生整体抗浮失效以及局部抗浮失效时对应的水头高度,评判工程抗浮安全性;提出对应于底板强度不足时的强度控制极限水头以及对应于出现0.20mm裂缝宽度时的裂缝控制极限水头两个概念,发现底板钢筋配置有富余的同时裂缝控制满足不了当前规范要求,意即这两个极限水头不同步,不协调,表明设计需要改进提高。
  (4)保持其余条件不变,仅将底板厚度由550mm减少为300mm,发现强度控制极限水头会迅速降低,不容易满足抗浮设防水位要求,同时裂缝控制极限水头也远小于抗浮设防水位对应水头。计算结果表明,厚度越大的底板对应的两种极限水头也越高,即增大底板厚度更有利于地下室的局部抗浮,这充分说明底板厚度对于抗浮设计的重要性,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5)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进行地下室底板的变形模拟计算,根据抗浮桩的设置与否和不同水头高度下底板各位置竖向位移变化特点探讨抗浮桩对底板结构抗浮的影响。结果显示:抗浮桩在一定程度可以限制底板的隆起,虽然效果不如减小底板跨度来得明显,但水头高度越大,抗浮桩的优势越明显;设置抗浮桩后可以有效限值地下室整体位移,但与通过增加板厚以减小底板内力不同的是,设抗浮桩以后底板的内力反而增大,对配筋的要求也更高。
  (6)本课题进行大型混凝土板裂缝升级循环加载与卸载试验,监测在不同加载值下的裂缝宽度发展特征,探讨了适当放宽裂缝控制值的可能性。经试验论证,循环过程中裂缝宽度张开与回缩的规律良好,裂缝张开后的回缩率大多数在70%~110%之间徘徊,说明本钢筋混凝土板具有很强的张缩性,这就为我们期望的在设计阶段放宽裂缝宽度限值提供了实证,同时根据试验观测得到的裂缝深度发展特征,建议设计要求中适当提高底板的构造厚度以防止渗水事故的发生。
  (7)经试验论证,C35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板在临时外力作用下即使产生超过0.30~0.40mm的裂缝,但当外力在短时间内消失时,其裂缝会回缩至0.20mm以内,还是满足规范要求的。建议设计规范一方面增设临时性抗浮设防水位,另一方面在对此水位作用下的底板结构构件进行配筋时,应考虑裂缝的回缩特性,允许将其最大裂缝宽度适当放宽至0.30~0.40mm以适应城市内涝并做到技术经济合理。
其他文献
土的物理状态包括松密和软硬两种状态,其稠度或软硬状态是黏性土主要的物理状态特征,工程建设中明确土体的物理状态非常重要。对黏性土而言液塑性指数的测定将决定土体分类,并可以据此基本判断其工程性质。但基于目前《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推荐法联合液塑限测定试验存在试验误差、精度和效率等问题,因此在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2BAB206045)的研究基金资助下,以土样的界限
随着我国沿海软土地区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水泥搅拌桩作为一种软土地基加固技术被广泛采用。水泥搅拌桩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能有效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减小地基的沉降,加快地基土的固结。  目前,关于刚性荷载作用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固结以及承载力等问题研究的较多,而对柔性荷载作用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相关问题研究较为缺乏,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本文以高恩高速为依托,通过现
轮胎颗粒压实稳定土(CSSRC)是由原料土、废旧轮胎颗粒、水泥及水经充分混合搅拌后击实制成的一种密度和强度可以调节的混合土。它的压实特性、强度特性及变形特性会受到各种原材料自身物理力学性质及配比的影响。本文采用室内试验测试了各原材料对CSSRC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各组成材料对混合土强度特性及变形特性的影响机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  (1)测试了轮胎颗粒与水
TRD(Trench cutting Re-mixing Deep wall)工法型钢水泥土搅拌墙作为一种新兴的基坑围护结构形式,在国内的各类基坑工程均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其中,型钢间距和水泥掺量是影响TRD工法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力学性能的主要结构参数,直接影响墙体的应力和位移。本文以杭州市某综合管廊基坑工程为背景,根据现场的实测结果,位移、轴力等远小于报警值,说明搅拌墙围护结构的设计偏保守,可以通过
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不仅受到温度,相对湿度和CO2浓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混凝土内部孔隙饱和度也会对其碳化速度产生影响。为了深入研究混凝土碳化速度与孔隙水饱和度的关系,本论文采用控制变量法与物理实验结合,研究了混凝土碳化速度与饱和孔隙水的关系,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  (1)研究中国、法国和欧洲三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碳化速度的影响。首先按中国、法国和欧洲三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混凝土试件进行预处理,然后对混
学位
空腹梁作为组合空腹板的重要组成单元,或单独使用的独立构件,其承载力、挠度、破坏形态等受开孔率、孔洞长高比、开孔大小、抗剪键尺寸、孔洞分布情况、设置倒角与否、倒角的形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必要通过专门的试验和理论分析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通过改变各影响因素,设计了1根实腹梁和7根空腹梁,此8根试验梁全长均为3000mm、横截面尺寸均为300×75×5×7(单位:mm),按简支梁进行承载力、挠度
学位
土体作为天然的地震缓冲介质和构筑物地基,其不同结构的阻尼特性尚需深入探究。本文研究了南昌地区位于不同深度的多种工程地基土体阻尼特性(包括粉土、粘性土、红土、淤泥土,其中粘性土细分为粉质粘土、淤泥质粉粘土和素填粘性土),不同土体原状样和重塑样之间的阻尼振幅谱变化规律。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了微观土样模具和土体专用阻尼测试盒,借助能谱元素分析仪(EDS)获得了土体试样的元素成分,分析了不同三相配合比土体
学位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出水水质优良、占地面积小、能够产生清洁能源(生物沼气)等显著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地关注。但是,膜污染一直是制约AnMBR广泛应用的障碍之一;膜污染降低污水处理效率,增加膜清洗和膜组件更换频次,提高运行成本。针对该技术瓶颈,本研究探讨了群体淬灭(Quorum quenching;QQ)方法用于AnMBR膜污染控制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通
学位
降雨入渗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江西省域范围内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层状土质边坡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调研、室内外试验、模型试验和GeoStudio2018数值模拟软件,选取四种典型降雨工况,比较层状土质边坡在耦合和非耦合状态下各个土层、坡顶、坡肩、坡面、坡脚、坡体内、坡底面共七个监测点处的持水响应特征。研究四种典型降雨工况下层状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坡面和坡体的变形破坏情况和强度衰减规律。  通过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能源需求的逐渐增加,我国迫切需要修建一批深埋长隧洞。得益于机械化的进程和其所具有的安全、经济、环保、高效等方面的优势,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BM)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硬岩隧道开挖。TBM工法前期设备投资巨大,TBM对岩体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存在较高的风险,但目前却无针对性的围岩分级方案用于指导TBM工法选择和掘进施工。因此,研究适用于TBM施工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