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昆仙胶囊联合犀角地黄汤对血热妄行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 )的临床疗效、肾脏损害的防治及对患者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血热妄行型HSP患者66例,采用临床随机对照原则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观察组给予昆仙胶囊联合犀角地黄汤,总疗程8周。另随机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各时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肾脏损害的发生、类型、程度变化及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等情况;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正常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TM、MMP-9表达水平,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比各组间数据差异性。
结果:
1.基线资料对比:本研究最终纳入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正常组20例,分别从三组的性别、年龄,对照组和观察组病程分布、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进行对比,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
2.中医证候疗效对比:治疗后8周末,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6.25%),显效12例(37.50%),有效16例(50.00%),无效2例(6.25%),总有效率93.75%,观察组临床痊愈8例(24.24%),显效16例(48.28%),有效9例(27.27%),无效0例(0.00%),总有效率达100.00%,观察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3.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治疗后2周、4周、8周末,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各时点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4.肾脏损害发生率对比:治疗后2周、4周、8周末及随访4周末,对照组肾脏损害分别为14例(43.75%),13例(40.62%),15例(46.86%),15例(46.86%),观察组分别为6例(18.18%)、5例(15.15%)、5例(15.15%)、4例(12.12%),观察组比对照组肾脏损害发生率低(P<0.05)。
5.肾脏损害类型对比:治疗后8周末,肾脏损害者共计20例(30.77%),包括对照组15例(75.00%),观察组5例(25.00%)。对照组中单纯血尿型2例(13.33%)、单纯蛋白尿型6例(40.00%),血尿+蛋白尿型7例(46.67%);观察组中单纯血尿型1例(20.00%)、单纯蛋白尿型2例(40.00%),血尿+蛋白尿型2例(40.00%),两组间肾脏损害类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以单纯蛋白尿和血尿+蛋白尿型为主(85.00%)。
6.肾脏损害程度对比:治疗后8周末,肾脏损害者总计17例(26.15%)。对照组13例(76.47%),包括2例(15.38%)轻型和11例(84.62%)中型;观察组4例(23.53%),包括3例(75.00%)轻型和1例(25.00%)中型,观察组肾脏损害程度比对照组轻(P<0.05)。
7.复发率对比:随访期间,对照组皮肤紫癜复发8例(25.00%),观察组复发1例(3.03%),观察组皮肤紫癜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8.血清TM、MMP-9表达水平对比: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血清TM、MMP-9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8周末,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TM、MMP-9表达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两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9.各组间相关性比较:中医证候积分与24hUTP之间无相关性(r=0.021,P=0.910>0.05);血清TM与MMP-9表达水平之间呈显著的中度正相关性(r=0.401,P<0.01);TM与24hUTP之间呈显著的正向强相关性(r=0.690,P<0.01);MMP-9与24hUTP之间呈显著的正向弱相关性(r=0.355,P<0.01)。
结论:
1.昆仙胶囊联合犀角地黄汤可以有效治疗HSP,并降低复发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2.昆仙胶囊联合犀角地黄汤可能通过降低患者血清TM、MMP-9表达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肾脏损害。
方法:筛选符合入组条件的血热妄行型HSP患者66例,采用临床随机对照原则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观察组给予昆仙胶囊联合犀角地黄汤,总疗程8周。另随机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各时点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肾脏损害的发生、类型、程度变化及患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等情况;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正常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TM、MMP-9表达水平,通过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比各组间数据差异性。
结果:
1.基线资料对比:本研究最终纳入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正常组20例,分别从三组的性别、年龄,对照组和观察组病程分布、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进行对比,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
2.中医证候疗效对比:治疗后8周末,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6.25%),显效12例(37.50%),有效16例(50.00%),无效2例(6.25%),总有效率93.75%,观察组临床痊愈8例(24.24%),显效16例(48.28%),有效9例(27.27%),无效0例(0.00%),总有效率达100.00%,观察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3.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治疗后2周、4周、8周末,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各时点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4.肾脏损害发生率对比:治疗后2周、4周、8周末及随访4周末,对照组肾脏损害分别为14例(43.75%),13例(40.62%),15例(46.86%),15例(46.86%),观察组分别为6例(18.18%)、5例(15.15%)、5例(15.15%)、4例(12.12%),观察组比对照组肾脏损害发生率低(P<0.05)。
5.肾脏损害类型对比:治疗后8周末,肾脏损害者共计20例(30.77%),包括对照组15例(75.00%),观察组5例(25.00%)。对照组中单纯血尿型2例(13.33%)、单纯蛋白尿型6例(40.00%),血尿+蛋白尿型7例(46.67%);观察组中单纯血尿型1例(20.00%)、单纯蛋白尿型2例(40.00%),血尿+蛋白尿型2例(40.00%),两组间肾脏损害类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以单纯蛋白尿和血尿+蛋白尿型为主(85.00%)。
6.肾脏损害程度对比:治疗后8周末,肾脏损害者总计17例(26.15%)。对照组13例(76.47%),包括2例(15.38%)轻型和11例(84.62%)中型;观察组4例(23.53%),包括3例(75.00%)轻型和1例(25.00%)中型,观察组肾脏损害程度比对照组轻(P<0.05)。
7.复发率对比:随访期间,对照组皮肤紫癜复发8例(25.00%),观察组复发1例(3.03%),观察组皮肤紫癜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8.血清TM、MMP-9表达水平对比: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血清TM、MMP-9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8周末,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TM、MMP-9表达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两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9.各组间相关性比较:中医证候积分与24hUTP之间无相关性(r=0.021,P=0.910>0.05);血清TM与MMP-9表达水平之间呈显著的中度正相关性(r=0.401,P<0.01);TM与24hUTP之间呈显著的正向强相关性(r=0.690,P<0.01);MMP-9与24hUTP之间呈显著的正向弱相关性(r=0.355,P<0.01)。
结论:
1.昆仙胶囊联合犀角地黄汤可以有效治疗HSP,并降低复发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2.昆仙胶囊联合犀角地黄汤可能通过降低患者血清TM、MMP-9表达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肾脏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