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采用SCL-90、EPQ、SSRS等量表,对苏中地区小学教师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特点、成因及三者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并对建立更为有效、全面的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和培养的方法、理论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1、苏中地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尽理想,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34.75%。2、苏中地区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社会支持水平整体欠佳。3、苏中地区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所在学校类型、所教科目存在正相关。4、苏中地区小学教师的社会支持状况与其教龄、年龄、职称、所在学校类型、所教年级等存在正相关,与婚姻状况存在负相关。5、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更为集中,其中,N分因子与其性别、年龄等基本因素均不相关。6、苏中地区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其心理健康状况显著相关。其中,N分与心理健康总分、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正相关,与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负相关;E分与其心理健康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负相关显著;P分与除强迫因子外的其它所有心理健康因子正相关;L分与其心理健康总分、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负相关。7、小学教师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因子存在相关。其中,主观支持、支持利用率、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客观支持与SCL-90的某些因子负相关。8、逐步回归分析后发现,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率通过影响社会支持的整体水平来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影响,而人格特征的精神质、内外倾性和神经质共同对心理健康水平产生直接作用,自我掩饰性则是通过影响主观支持来间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9、通过建立良好的主、客观社会支持网络,加强社会支持意识并掌握社会支持利用方法,促进小学教师人格的自我完善等途径可以促进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