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基于“三农报道”的《新闻联播》媒介话语分析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y2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作为我国的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客观存在并受到政府、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关照。2004年始,中央出台的一号文件首次锁定、聚焦“三农”,瞬间点燃了公众的热情。作为审视、丈量政府作为的标尺,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无论是基于政治话语还是基于平民话语都高度挑逗、刺激着公众的“神经”,容纳9亿人口的农村长期面临着经济收入低、社会保障差、贫富差距大、教育资源匮乏以及城乡改造等危机与“疼痛”。面对社会变迁、改革“伤痕”,在“媒介即万物、万物皆媒介”(麦克卢汉语)的当下,以《新闻联播》为龙头的“政府喉舌”是如何收编意义、生产话语、淡化风险的成为“三农报道”研究的新突破口。基于此,本论题选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12年度的411条涉农报道为研究蓝本,并与批评性话语分析密切联系,以此审视《新闻联播》作为媒介话语的意义生产手法与权力运作机制。  论文的第一部分从修辞角度考量权力与媒介的共谋关系,即意义与权力,话语与隐喻的内在关联。《新闻联播》源于权力主体对诠释权的掌控动机,不可避免的坠入与国家话语的同谋与协商之中,《新闻联播》“例行的、视为当然的每日思想结构促成了垄断的结构”(葛兰西语),最具有言说的意义。同时,牺牲、进步、最美等生产性话语高调登场再现、建构英雄(干部或精英)形象,以回避公共疼痛,涂抹社会苦难,从而产生一种“统一的感觉”(特里·伊格尔顿语)。  论文的第二部分从神话角度探讨《新闻联播》中的象征符号,以及政府与百姓、意识形态与互动仪式、新闻话语与权力规训之间的支配关系。争夺合法性成为“认同所组织起来的意义”(曼纽尔·卡斯特语)得以发生和构造的原初动力,它“来自集体记忆和个人幻觉,也来自权利机器和宗教启示”(曼纽尔·卡斯特语)。高强度的互动仪式迅速恢复了个体作为成员身份的感觉,情感能量、团结力量在被言传、被神话的“习近平”、“温家宝”符号的反复出场、强调下汇聚起来。
其他文献
由于江汉平原独特的平原气候及水资源特征,使得这一区域与周边环境形态有较明显区别,故而在建筑形态及外环境特征方面,差别也较为明显,本文选取江汉平原地区的民俗建筑外环境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当前关注的热点,其建设方法在缺水地区是以雨水集水,蓄水调控为主。在江苏缺水地区,人均资源水资源占有率低和供水紧张成为影响校园生态发展的重要因素,校园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对于它的防治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目前仍处于中等或偏低的水平,导致患者出现各种急慢性的并发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从乌克兰回家”是我2009年夏天回家乡办个展时用的主题,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说明了我从乌克兰留学归来,回家乡办展览这一事实;另一层含义则暗示了我在绘画上的“回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