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引导机制研究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Q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风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的主要体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学风一方面体现着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尚,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教风师德、治学态度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反映1。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2。  高校辅导员面对的群体是大学生,是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工作的管理者、组织者,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者,是学校、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重要的纽带,可以将教、学、管三者之间的关系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风。高校辅导员是第一线的学生工作者,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的老师,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能够进一步推进高校学风建设。3  本文从高校辅导员引导机制建设的角度,定义了“高校辅导员”、“机制”、“引导机制”等几组概念。从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关系为切入点,通过教育引导机制建设、激励引导机制建设、制度引导机制建设和保障引导机制建设等途径,系统详实的论证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引导机制。并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工作创新、引导机制实施措施和操作方法,为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开展给予了补充。  本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三章大学生学风构成要素、现状及成因;第四章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引导机制的现状及成因;第五章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引导机制建设途径和工作创新。
其他文献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为了有效控制信用证交易中的风险,人们往往诉诸司法手段。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法律实践为核心,结合有关的成文立法,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国
2013年12月,中国新闻网针对全国10所大型城市手机网络的使用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手机网络用户分布在城市高校校园。在高校手机网络用户中,又有超过52%的学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美国建国前,孤立主义思想已在北美殖民地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独立革命的领袖们利用这一思想唤起殖民地居民进行反抗英国暴政的斗争.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独立革命是这一
司法效益是目前世界各国在其各自的司法制度改革中的价值追求,也是评价和衡量一项司法制度和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该文通过对司法效益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说明,结合
本文共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侧重于对公司人格否认原则的一般理论的研究。通过评析公司有限责任制度的价值和民法立法本位的历史演变,阐述了公司人格否认原则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