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多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咯痰、喘息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具有喘息症状,并经常或多次出现哮鸣音为特征,症状迁延不愈,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方式的变化,本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引起此病的病因众多,而针刀医学经过近三十年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认为一部分患者是由于支配支气管及肺部的交感神经在行走中受卡压或牵拉导致其功能失调所致。针刀医学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建立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理论及脊柱区带病因学理论,应用到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中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本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对针刀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进行临床研究,旨在通过客观的临床观察,以评估针刀医学对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的临床疗效,进而研究其治病的相关机制。一文献综述部分1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本文参考了大量文献,对慢性支气管炎的定义、分型、病因病理学认识及其治疗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2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学认识进行了系统回顾,对其定义、病因病机及临床研究进行了全面论述。3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进行了论述,对中西医结合学科的产生、发展及其理论和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4对针刀医学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系统总结,对其理论及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疾病、内科病及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现状进行了具体分述。对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的定义及病因病理学认识及现代医家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二临床研究部分1目的:通过针刀治疗和西医常规综合治疗对照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客观地观察针刀治疗此病的疗效,寻求有效方法并进一步探讨其机理。2方法:本研究将解放军第252医院康复科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患者60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和西医常规综合治疗组,拟通过临床研究,以咳嗽频率、咳痰量、及喘息音和哮鸣音的大小对针刀治疗和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进行近期和中期疗效对照,并将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最终得出结论,探索针刀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相关机制。3结果:近期疗效判定时,针刀治疗组27例,其中临床控制11例,显效6例,好转5例,无效5例,临控率40.74%,显效率22.22%,好转率18.52%,总有效率81.48%;西药对照组29例,其中临床控制13例,显效11例,好转4例,无效1例,临控率44.83%,显效率37.93%,好转率13.79%,总有效率96.55%,说明西医综合治疗的近期疗效和针刀治疗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疗效判定时,针刀治疗组26例,临床治愈12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6例,临治率46.15%,显效率19.23%,好转率11.54%,总有效率76.92%,西医综合治疗组27例,临床治愈4例,显效4例,好转9例,无效10例,临治率14.81%,显效率14.81%,好转率33.33%,总有效率62.9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刀治疗的中期疗效优于西医综合治疗组。4结论:引起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的病因众多,而许多患者是由于脊柱区带软组织损伤卡压或牵拉支配支气管的交感神经导致其功能失调所致。这与督脉和膀胱经循行部位的“大筋软短、小筋弛长”等病因影响督脉和膀胱经向相应脏腑布散阳气相合,针刀医学就是从根本上解除上述致病因素,以恢复脏腑功能,能有效缓解咳、痰、喘等症状,改善呼吸系统功能,具有很好的近期和中期疗效,且本疗法安全、稳定、疗程短、不良反应少、费用低,易于被患者接受。但针刀医学治疗此病的疗效仍不太理想,需要进一步研究导致此病的其他病因,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亦能进一步规范针刀适应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