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快了电子电器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随之产生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利益驱使、环境意识淡薄、正规渠道不便捷等原因,居民手中的电子废弃物大部分通过非正规回收处理渠道流入小商贩手中。电子废弃物正规回收处理渠道在回收价格、回收渠道便捷程度等方面不及非正规渠道,使得正规回收处理企业设计规模利用率严重不足。在倡导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下,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渠道不规范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回收处理渠道演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展开研究。首先,本文在国内外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现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回收处理渠道的特点及渠道中各参与主体的行为偏好及影响因素,运用系统动力学研究方法对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渠道演化的建模目的、假设以及系统边界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绘制以政府、处理商、小商贩、消费者为参与主体的存量流量图,进而构建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渠道演化的系统动力模型。在模型的构建中,本文以五种常用家电(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为基准设置初值,进行了参数灵敏度测试、历史性仿真测试和极端条件测试,在模型通过合理化测试的基础上,探索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渠道演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其次,本文分别从正规渠道和非正规渠道两方面对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过程进行情景模拟与政策分析,对回收处理系统进行综合研究与考虑。仿真结果表明:第一,大力扶持正规回收处理企业的建立和发展;鼓励并支持正规企业的技术创新;加大对正规企业的补贴力度等措施,均能激励电子废弃物正规渠道的发展。第二,增加对小商贩环保费用的征收;加强对二手家电市场的监管力度等措施,均能制约非正规回收处理渠道的发展。第三,适当增加环保宣传投入,严格监控企业的设计规模利用率等措施,可以促进非正规回收处理渠道与正规回收处理渠道的融合。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论,分析电子废弃物非正规回收处理渠道与正规回收处理渠道的融合路径与结果,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探寻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渠道演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为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提供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