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惠金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实施方案》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普惠金融国家战略顶层设计的初步完成。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体现了金融业支撑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提升对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可以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与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河南省作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其城镇化水平虽增幅快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农村人口众多,普惠金融对河南省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改革具有深远影响。本文从普惠金融的内涵释义出发,首先梳理普惠金融的内涵、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的研究及区域差异的相关研究,为本文打下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普惠金融需求现状、普惠金融供给现状及“兰考模式”发展现状,在Sarma指数测评方法上,通过金融服务渗透度、金融服务使用度、金融服务效用度三个维度共十个指标构建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2009-2018年河南省各省辖市普惠金融指数并进行统计性描述。在此基础上,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别对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进行分析,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算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程度及其分解结果。结果表明:河南省在2009-2018这10年的时间里,河南省整体的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普惠金融体系也更加趋于完善,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别和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河南省各省辖市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还存在差距,未处于均衡的状态,18个省辖市大体上呈现以郑州市为中心,向四周梯度递减的空间格局,但发展空间很大,需要不断的发展完善。河南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基尼系数呈下降趋势,组内差距较小且贡献率逐渐减小,组间差距较大且贡献率在波动中增大,当前阶段,组间差异是导致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最后,在前文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力发展经济与区域协调发展、做好政策引导与政策推动作用、完善信用体系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能力、强化金融宣传教育与金融需求意识五方面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