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4.5小时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实现早期开通血管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有效率只有30%左右。他汀类药物在一些随机对照试验中证实了可以广泛应用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与二级预防之中[1],强化他汀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远期预后,但早期强化他汀治疗对静脉溶栓治疗AIS患者短期神经功能改善及长期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回顾性分析接受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早期强化他汀治疗是否有益于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静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符合入排标准患者495人,收集入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生化指标等临床资料,入院后24小时内给予标准剂量他汀或强化剂量他汀治疗。主要的终点事件是观察两组患者发病后90天的良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1分);次要终点事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他汀治疗的安全性(主要观察颅内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的情况)及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95名患者,其中强化剂量治疗组374名(75.6%),标准剂量组121名(24.4%)。(1)临床基线资料分析显示:标准剂量他汀与强化剂量他汀组在糖尿病史(36(29.8%),76(20.3%),P=0.034),TG(mmol/l,sd)(1.497±0.888,1.758±1.579,P=0.021),基线NIHSS评分(12,8,P=0.034)、24小时NHISS评分(12,7,P=0.002),14天NIHSS评分(9,6,P=0.009)等因素上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他汀中年龄、性别、既往高血压史、冠心病史、房颤史、卒中史、梗死部位、TOAST分型、TC、HDL-C、LDL-C、hs-CRP等生化指标、ICH及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在房颤(23(9.0%),75(31.4%),P<0.001),梗死部位(前循环循环)(165(64.5%),193(80.8%),P<0.001),他汀治疗(强化他汀)(215(84.0%),159(66.5%),P<0.001),TG(mmol/l,sd)(1.886±1.591,1.488±1.241,P=0.002),HDL-C(mmol/l,sd)(1.034±0.245,1.117±0.262,P<0.001),hsCRP(mg/l,sd)(6.339±11.724,12.478±23.878,P<0.001)、基线NIHSS评分(6,13,P<0.001),24小时NHISS评分(3,13,P<0.001)、14天NIHSS评分(1,13,P<0.001),颅内出血(ICH)(15(5.9%),49(20.5%),P<0.001)、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0(0.0%),10(4.2%),0.001)等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有房颤病史、前循环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合并有颅内出血、高hsCRP的患者预后往往越差。溶栓预后与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收缩压、舒张压、等危险因素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为自变量,以90天预后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调整房颤病史、梗死部位、HDL-C、TG、溶栓前NHISS评分、24小时NIHSS评分、他汀治疗方案等因素,发现房颤史(OR 0.424,95%CI0.216-0.835),强化他汀(OR 1.963,95%CI 1.123-3.433),24小时NIHSS评分(OR 1.276,95%CI 1.200-1.356)均对溶栓患者90天预后有影响作用。结论:在发病4.5小时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早期给予强化剂量他汀安全且助于改善90天的临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