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为了让城市拥有更加完善合理的空间格局,轨道交通线网的建设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支撑。轨道交通能以自身强大的运输功能和快捷、高效、准时的特性有效的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诸多交通问题。随着轨道交通线网的完善,城市中的大量居住人口将会向着轨道交通沿线转移,使得轨道交通沿线周边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及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的研究能为轨道交通建成后,其沿线及周边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及发展提供更加合理的建议。首先,本文对“TOD”理论和联合开发理论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别对国内外的轨道交通和公共空间的研究进行概述,再将涉及轨道交通和公共空间之间相互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系统整合。其次,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的用地构成、用地布局存在优化作用,并总结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共空间存在耦合发展的可能,明确了轨道交通的建设对公共空间的建设及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再次,笔者想通过人们对轨道交通的使用,以人的行为路径为主导从而发生了空间的变化,由此界定出三大类公共空间(站点地下空间、站点地面衔接空间、站点周边的公共空间)。根据我国各大城市在轨道交通及其周边公共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三大类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利用合肥市总体规划划分出三类地区(城市中心区、城市副中心区、城市一般片区)站点,总结出普适性用地优化策略。最后以合肥市为例,从合肥市轨道交通建设概况和合肥5号线沿线及周边公共空间发展现状条件入手,分析了5号线沿线公共空间的发展条件及发展潜力。结合未建成的5号线提出其沿线土地利用布局的优化建议、其站点地下空间和地面衔接空间的建设指引及其周边公共空间的发展建议。论文中城市公共空间的优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用地构成的优化,另一个是所划分的三大类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笔者主要是想通过本文的研究对还未建成的或未来计划建设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公共空间优化提供参考。图:[52]表:[18]参:[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