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明清之际与朝鲜李朝后期,封建制度的丧钟虽还没有敲响,但在这个制度内部进行自我反思与对之批判已经有了必要和可能,作为这种自我反思与批判之产物的实学思潮,从社会的各个领域开辟出了新的局面,形成了新的社会风貌,起到了促进封建文化解体的作用。可以说,具有启蒙意义的实学思潮事实上成了向近代化迈进的桥梁。本文运用国内外的有关资料,试对明清之际与李朝后期的实学思潮从产生、发展及特点等方面作进一步阐述,并对中朝实学的异同作一比较。本文论述了三个问题:一、明清之际的社会思潮中国明清之际,经历了一次巨烈的社会振荡。这一社会振荡,集中地暴露了封建社会的痼疾,有着广阔的社会背景和长久的历史酝酿,给思想文化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个社会巨变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家,从哲学、历史、政治、伦理等各个方面,对宋明以来的理学进行了批判。而此间西学的输入,又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客观上推进了明清之际社会思潮的高涨。展开于明清之际“天崩地解”时代的社会思潮“是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通往近代新学的桥梁,是近代进步学者批判封建制度的理论先驱”。二、朝鲜实学朝鲜实学不像儒、佛、道那样直接从中国传入,而是在朝鲜自己的历史与现实文化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在形成初期和发展过程中明显受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及欧洲西学的影响。17世纪朝鲜李朝后期,面对政治的腐败、经济的无力,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立足于现实,以舍虚务实的思想方法提出一系列救国扶民的思想和主张。李朝后期的实学思想是朝鲜古代传统文化通向新学即开化思想的桥梁,是古代传统社会向近代新社会转向的心理准备期的反思,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蒙意义。三、中朝实学思潮的比较中朝两国实学思潮的兴起、发展及其思想内容,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但因两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差异,其发展情况、社会影响和历史作用等方面又各有不同之处。综上可知,历史上中朝两国实学思潮虽各有不同的特点,但都经历了兴盛发<WP=3>展的灿烂时期,其丰富的内容,革新创造的勇气和闪烁着近代曙光的启蒙精神,都对本国的经济、政治乃至思想文化起过推动作用。它还将作为一份丰厚的精神财富,融入本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为后人所继承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