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这个开放多元的社会中,人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诸多个人事件经过媒体的报道之后,往往会引发公众广泛的参与和讨论,进而形成公共事件。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够促进事件及时合理地解决,不当的舆论导向则会使事件升级,消极影响愈演愈烈。目前有关舆论导向的研究成果几乎全部集中在新闻学和传播学领域,研究者关注的是政府及新闻媒体的应对之术,鲜有研究触及到对于事件中新闻报道文本的分析。因此,本文尝试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公共舆论事件,结合舆论传播学的原理,研究新闻话语对公共舆论的导向作用。
本文以2009年发生在杭州的“5.7飙车案”作为个案,根据舆论传播学的涨落规律将这一事件的舆论分为初发期、升温期和降温期三个阶段,并为其分别选取一篇代表性的新闻话语作为语料。以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为分析工具,本文在情感、裁决、鉴赏三个子系统下对语料中的态度性评价资源进行分析,以此探讨在一场公共事件中,公共舆论是如何被引导的。
本研究有三大发现:第一,新闻话语作为一种话语实践,并不仅仅向读者告知最新信息。新闻人会有意识地使用大量的态度资源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进而引导公众舆论。第二,积极的态度评价有利于树立被评价者的正面形象,消极的态度主要用于表达评价者的不满。但有时消极的评价也用于表达积极的态度。第三,对于不同类型的新闻话语,态度各子系统的使用频率有所不同。消息类新闻报道态度表达较少,裁决类评价更少,而评论类新闻多用态度资源,且对于个人行为的评判最多。
本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在于打破了语言学和新闻学、传播学、舆论学的界限,跨学科视角下对舆论导向的研究对相关学科在舆论传播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启示。其实践意义在于可以为新闻媒体人在今后撰写新闻报道、评论新闻事件时如何使用语言,表达态度,进而有效引导舆论走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