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不同种植模式下设置了不同的播种期,一是比较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熟制下中棉所50的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特征的影响,明确一熟和麦棉两熟条件下不同模式的产量形成过程;二是研究了基于不同播期下早熟棉中棉所50的成铃特点和蕾铃器官形成动态,为合理的播期确定提供了理论支持。田间试验在河南安阳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试验农场东场(36°07N,116°22E)于2015、2016年进行,以转Bt基因短季抗虫棉花品种----中棉所50为材料,在麦棉两熟和一熟种植条件下,设置了不同模式下不同播种期的4个处理,测定了棉花农艺性状指标、干物质量的生产、累积和分配,以及产量等性状,并开展了基于果节器官随时间变化的成铃时空分布的调查和相关特征研究。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不同模式播种期下中棉所50成铃数的时空动态变化。麦棉种植模式对棉铃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棉株内部铃重的空间异质性,棉株的成铃空间结构变化是引起单铃重变化的原因之一。两熟条件下的棉花成铃数明显小于一熟模式,成铃数变化范围比同一播种期一熟制棉花的明显缩小,最大的成铃是5月25日的播种期,成铃分布分布在第1至第8果枝,比一熟制棉花同播期的第1至第10果枝的成铃数较为缩小,且成铃概率也有所降低。⑵不同模式播期下中棉所50的农艺性状的变化。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棉花生长发育差异显著,套种条件下棉花的苗期延长,套作棉花的苗期受小麦的遮阴影响、麦后直播的棉花由于播种的时间较为晚,使得两熟种植的棉花较一熟种植的棉花的生长发育的时间有所减少。不同种植模式的棉花相同播种期比较,一熟制棉花的生殖器官、干物质量快速累积和平均累积速率显著高于麦棉两熟棉花。麦棉两熟棉花比一熟棉花的生长环境不同,两熟棉花的生殖生长延迟,生物量累积量不足,且向生殖器官分配率低,是造成铃重和铃的个数同时下降并最终的籽棉的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⑶不同模式播期下中棉所50的产量比较。铃的个数和铃重这两个因素是棉花的籽棉产量的主要决定因素。不同播种时间的籽棉产量以5月中下旬的最高,6月初播种的棉花籽棉产量最低。两熟模式下6月5日播种期的籽棉产量最多的为2766.8 kg/hm2, 比最少的6月15日的产量2553.2kg/hm2高出8.4%。在一熟模式下,5月25日播种的棉花和5月30日播种的棉花,最高籽棉产量为3891.0kg/hm2和5709.1kg/hm2。本研究发现,麦棉种植模式是对棉花构成产量的因素产生影响,进而对籽棉产量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