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词汇习得的重要性在二语习得中的提升,词汇的意义习得也逐渐成为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关注二语教学的学者从多方面对词汇及其意义习得进行了研究。外语教学法的研究着重于词汇教学的技巧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习得表现,但鲜有人关注词义是如何被习得。心理语言学研究了二语词义的组织和形义映射的问题,强调母语词义和概念系统的中介作用,但对母语和目标语的语义互动在词义习得中的作用讨论尚且不足。认知语言学将范畴化和概念化视为词义产生的机制,强调词义拓展的心智体验性和隐转喻性,为中英词义的共性和差异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基于前人研究,本文试图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运动动词词义时,中英文语义的相互作用,以及在此作用下学习者如何进行认知加工,并提出以下两个研究问题:1.中国英语学习者运动动词词义范畴具有什么特点?2.中国英语学习者运动动词词义范畴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本文以四个高频运动动词(climb, move, run, stand)为研究对象,以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牛津英语大辞典)和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Dictionary(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为研究工具,通过与母语使用者的词义范畴进行对比,来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词义范畴的发展规律和建构特点。基于数据分析和讨论,本文发现:1)就词义范畴的特点而言,中国学习者与母语使用者共享原型意义,且该意义习得最好;使用频率高的意义和与原型意义高度相似的意义习得次之;使用频率较高但与中文对译词词义相差较大的义项也被囊括在学习者范畴中,但使用多为固定搭配。2)就词义范畴的发展规律而言,原型意义和与之高度相似的意义最早被学习者习得,且在范畴中地位稳定;而词义越抽象,使用频率越低,该义项进入学习者词义范畴就越晚,地位也越不稳定。3)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观之,学习者词义范畴独特性是母语与目标语词义系统整合的结果,即通过再范畴化和再概念化重新构建的一个新词义系统,其中母语的影响并非单一的中介作用,目标语的词义范畴也难以被完全习得。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母语使用者享有相似的认知体验经历,由此建构的二语词义范畴与母语使用者的范畴有相似的原型意义;而在中文和英文中,语义拓展的隐转喻机制存在认知和文化的差异性,这使得中国学习者只能习得少数抽象的义项,且这类义项在学习者范畴中的地位不稳定,其组织与母语使用者的范畴也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