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涉及神经内科、耳鼻喉科、外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将眩晕根据累及部位分为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前庭性眩晕又可进一步分为前庭中枢性眩晕和前庭周围性眩晕。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是前庭中枢性眩晕常见的代表疾病,本研究应用前庭功能检查来鉴别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与前庭周围性眩晕,包括视动试验、扫视试验及平稳跟踪试验等反映中枢性病变的视眼动系统检查和以冷热试验、速度阶梯试验为主的前庭眼动系统检查。寻找前庭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患者临床特征的不同,以期获取简单有效的诊断鉴别方法。方法:本研究按照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来收集眩晕患者的基础资料,共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23例以眩晕为主诉,包括后循环供血区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共79例,其中后循环供血区脑梗死患者6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5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02例、梅尼埃病患者7例、前庭神经元炎患者5例,共114例。收集患者的基础信息如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个人史如吸烟史、饮酒史等。收集后循环供血区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颅脑磁共振平扫(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磁共振动脉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或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结果。患者外耳道准备后进行自发性眼震(Spontaneous Nystagmus)、扫视试验(Saccade Test)、平稳跟踪试验(Tracking Test)、视动试验(Optokinetic Test)、速度阶梯试验(转椅试验)及冷热试验检查。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符合偏态分布或等级变量,采用中位数及其四分位间距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单向有序资料采用多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连续性校正的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P>0.05认为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患者与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相比,在平均年龄(t=191 P<0.001)、高血压病史(χ~2=8.789 P=0.003)、糖尿病史(χ~2=4.807 P=0.028)、高脂血症(χ~2=7.097 P=0.008)、吸烟史(χ~2=8.1 P=0.004)方面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OR=2.581P=0.002)、糖尿病(OR=3.308 P=0.001)、高脂血症(OR=2.391 P=0.006)为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患者表现为眩晕持续时间更长(H=32.683 P<0.001),发病多与姿势改变无关(χ~2=99.519 P<0.00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试验代表的视眼动检测的阳性率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组较前庭周围性眩晕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庭周围性眩晕组在速度阶梯试验及冷热试验的阳性率高于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患者影像学结果分析,70%患者梗死部位位于小脑,且多位于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62%患者存在椎动脉狭窄。结论:老年男性患者出现孤立性眩晕,且有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危险因素应警惕后循环缺血的发生;前庭功能检查包括中枢视眼动系统检查和前庭眼动系统检查对于鉴别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及前庭周围性眩晕具有意义;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患者梗死部位多数位于小脑,椎动脉狭窄为占比例最大的血管狭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