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世界信息与通讯技术迅猛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日益呈现国际化的特征。与此同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交流和碰撞也日益扩大。尽管文化传播的频繁一方面促进了多元文化交流,但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尤其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凭借其计算机网络和卫星技术上的绝对优势,积极拓展、甚至谋求控制世界思想文化资源,实行文化霸权。对中国新闻媒体而言,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肩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任、传承和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积极对外开展文化传播,关系到中国在国际中的文化地位和政治形象。而纪录片作为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展现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之一。以它为切入口研究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状况,将有利于反思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以及思考其未来走向。《中华民俗大观》、《美丽中国》等。2014年的人文地理类纪录片《大黄山》正是其中一个优秀案例。它由中央电视台和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并邀请奥地利航拍团队参与拍摄的六集(人间仙境、生灵天堂、石破天惊、筑梦徽州、山水画卷、秘境之地)高清纪录片。该片在戛纳电视节播出后,赢得了大批海外受众的认可和支持,已经有美国、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购买该片的播放版权,可谓是国产纪录片“走出去”进行对外传播的典型优秀代表。它之所以能够受到全球人民的关注和喜爱,一方面在于成功呈现了民族特色文化,另一方面在于它在拍摄中充分考虑过海外受众的审美、心理和接受习惯等特点,将本土文化用国际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文化全球化和不平衡化的背景下,电视纪录片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的战略价值是有目共睹的,而出现阶段我国电视纪录片在对外传播策略和内容选择上仍存在不少弊端,使得中国纪录片的海外市场有限。通过对《大荒山》这个优秀作品的研究,深入分析它的拍摄内容、叙事手法以及商业化营销策略,可以解读出它能够取得良好对外文化传播的原因,从而尝试在全媒体时代的新语境下,对我国电视纪录片未来发展走向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推动中国在国际上形象的建构以及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