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斑岩型铜矿作为主要的铜矿类型之一,其储量占世界铜资源总储量的一半以上,具有规模大、埋藏浅、矿化均匀等特点,长期以来都是矿产资源界的热点之一。本论文研究的拿若矿区属于藏北高原中西部阿里地区的多龙矿集区,是典型的斑岩型铜金多金属矿床,其构造位置位于全国重点规划的成矿区带之一的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但是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工作环境恶劣,矿区内开展的地质工作相对较少,工作程度较低。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拿若矿区的找矿认识,本文选取对金属矿产资源勘查较有效的大地电磁测深法对该矿区进行研究,以了解矿区内主要成矿构造的电性特征,为今后对该矿区进一步的勘查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同时也对多龙矿区内其它斑岩型铜矿的找矿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论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藏铜铅锌国家级接替基地综合研究”项目,尽可能收集该矿区的相关地质、物探资料,并对前人的资料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再结合成矿构造理论和大地电磁数值模拟方法对矿区地质构造特征进行正、反演分析,从而达到对矿区内矿体赋存状态的研究,本文也正是遵循这个思路开展相关研究。首先,论文分析了拿若铜矿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和矿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总结出了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矿床的成因和空间分布规律。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与早白垩时期壳幔浑源的中酸性岩浆上侵有关,含矿流体在沿断裂带及边部次级裂隙上侵,矿质析出,在构造角砾岩、变砂岩裂隙内形成细脉侵染状黄铜矿矿化。其次,结合矿体围岩及矿石物性特征,构建基本成矿构造和成矿单元地球物理模型,再以大地电磁正演理论为指导,进行了基于有限元法的成矿构造大地电磁正演数值模拟,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反演处理,对比分析了TE、TM、TE+TM三种模式视电阻率反演断面图的特征,总结了各个成矿构造和成矿单元的大地电磁响应特征,为矿区大地电磁异常解释提供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拿若矿区大地电磁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反演,根据MT视电阻率二维反演图,分析了矿床的二维电性结构特征,最后结合地质资料和成矿构造大地电磁异常响应对反演图异常进行了解译,总结了大地电磁在拿若斑岩型铜矿找矿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出了以下几点新成果和认识:
(1)在相关文献、前人大量地质、勘探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拿若斑岩型铜矿的成矿规律、主要成矿构造和成矿单元,构建出了简化的拿若斑岩型铜矿主要成矿构造和成矿单元地球物理模型;
(2)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基础,并结合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内外边界条件,采用基于有限元的数值模拟方法实现了对构建的地球物理模型大地电磁响应正演数值模拟,得出了各个成矿构造和成矿单元的大地电磁响应特征;
(3)通过对拿若矿区的大地电磁勘探数据进行处理与反演,得出了二维电性结构剖面,解译了矿体赋存状况,总结了西藏拿若斑岩型铜矿大地电磁特征。
在这一背景下,论文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藏铜铅锌国家级接替基地综合研究”项目,尽可能收集该矿区的相关地质、物探资料,并对前人的资料进行仔细分析、研究,再结合成矿构造理论和大地电磁数值模拟方法对矿区地质构造特征进行正、反演分析,从而达到对矿区内矿体赋存状态的研究,本文也正是遵循这个思路开展相关研究。首先,论文分析了拿若铜矿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和矿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总结出了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矿床的成因和空间分布规律。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与早白垩时期壳幔浑源的中酸性岩浆上侵有关,含矿流体在沿断裂带及边部次级裂隙上侵,矿质析出,在构造角砾岩、变砂岩裂隙内形成细脉侵染状黄铜矿矿化。其次,结合矿体围岩及矿石物性特征,构建基本成矿构造和成矿单元地球物理模型,再以大地电磁正演理论为指导,进行了基于有限元法的成矿构造大地电磁正演数值模拟,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反演处理,对比分析了TE、TM、TE+TM三种模式视电阻率反演断面图的特征,总结了各个成矿构造和成矿单元的大地电磁响应特征,为矿区大地电磁异常解释提供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拿若矿区大地电磁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反演,根据MT视电阻率二维反演图,分析了矿床的二维电性结构特征,最后结合地质资料和成矿构造大地电磁异常响应对反演图异常进行了解译,总结了大地电磁在拿若斑岩型铜矿找矿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出了以下几点新成果和认识:
(1)在相关文献、前人大量地质、勘探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拿若斑岩型铜矿的成矿规律、主要成矿构造和成矿单元,构建出了简化的拿若斑岩型铜矿主要成矿构造和成矿单元地球物理模型;
(2)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基础,并结合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内外边界条件,采用基于有限元的数值模拟方法实现了对构建的地球物理模型大地电磁响应正演数值模拟,得出了各个成矿构造和成矿单元的大地电磁响应特征;
(3)通过对拿若矿区的大地电磁勘探数据进行处理与反演,得出了二维电性结构剖面,解译了矿体赋存状况,总结了西藏拿若斑岩型铜矿大地电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