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客观评价复方清舒油膏防治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通过基础实验验证复方清舒油膏对小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作用,并探究复方清舒油膏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共有12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纳入本研究,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其中药物组60例,对照组60例。药物组于每日放疗开始前在照射部位皮肤上外涂复方清舒油膏,每日一次,直至放疗结束后2周;对照组于每日放疗开始前在照射部位皮肤上外涂凡士林,每日一次,直至放疗结束后2周。观察两组食管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严重程度以及皮肤损伤愈合时间。选取36只雄性BALB/c小鼠,利用硫酸钡脱去左后肢毛发,随后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2)、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照射方法:6 MeV X-ray,源皮距100cm,剂量率400cGy/min,照射剂量40Gy。空白组仅做脱毛处理;实验组于放疗开始前外涂复方清舒油膏,每日一次,总疗程56天;对照组于放疗开始前开始外涂凡士林,每日一次,总疗程56天。观察照射区皮肤损伤情况,记录皮肤损伤出现和愈合时间。实验结束后,随机选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只,取其照射区皮肤组织,提取RNA进行mRNA芯片检测。依据芯片分析结果,采用qPCR、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的实验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皮肤组织进行检测,探究复方清舒油膏的作用机制。结果:临床研究显示,药物药物组和对照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均为100%。轻度(Ⅰ级+Ⅱ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药物药物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3.3%(56例)和76.7%(46例);重度(Ⅲ级+Ⅳ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药物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7%(4例)和23.3%(14例)。药物药物组重度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复方清舒油膏可降低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严重程度;以40Gy照射剂量为界定指标,急性皮肤损伤发生在照射剂量40Gy前,药物药物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1例(51.7%)和42例(70.0%);损伤发生在照射剂量40Gy后,药物药物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9例(48.3%)和18例(30.0%),两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39),说明复方清舒油膏可提高皮肤组织对射线的耐受性;药物组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愈合时间为8±2天,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0±3天,两组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24)。说明复方清舒油膏能够缩短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愈合时间。药物药物组患者未出现与本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小鼠Ⅲ级急性放射皮肤损伤:实验组为9例(75.0%),对照组为4例(33.3%);小鼠Ⅳ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实验组为3例(25.0%),对照组为8例(66.6%)。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说明复方清舒油膏可降低小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严重程度;基因芯片结果提示,复方清舒油膏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照射区皮肤组织基因表达,发现实验组PIK3CB和Akt表达升高,文献复习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进一步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 3凋亡蛋白的表达,发现实验组casp 3的表达显著下调。为进一步证实上述发现,利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的实验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照射野皮肤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复方清舒油膏可显著提高照射区皮肤组织中PIK3CB和Akt基因的表达,下调凋亡基因casp 3的表达。结论:复方清舒油膏可显著降低食管癌放疗患者皮肤损伤的严重程度,能够延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时间,促进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愈合;同时本药物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复方清舒油膏可显著减轻小鼠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严重程度,其具体机制可能与上调照射区皮肤中PIK3CB和Akt的表达,下调凋亡蛋白casp 3的表达,抑制放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