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教融合是支撑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特征。我国近十几年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也是对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过程。在经历了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校企合作关系探索后,进入“十三五”,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也开始进入了“教育与生产的交叉制度”探索阶段。本文首先阐明了产教融合相关的概念内涵,阐述了三螺旋模型理论、经济人假设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等相关理论依据。然后较为全面地回顾总结了近十几年我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探索历程,分析了当前产教融合的基本情况,指出当前高职院校数量和布局基本合理,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基本匹配,人才培养供需结合比较紧密,但技术服务规模偏小,社会培训数量偏低。在理论研究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梳理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存在合力不够、驱动力不强、创新力不足和红利不明显等主要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由此指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探索的突破口是“建立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的三边关系,创新组织形式,构建实现机制”。建立三边关系,凝聚政府、企业(行业)、学校的三方合力,是产教融合的前提基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建立多种组织形式,是产教融合的关键举措;构建以基于利益驱动的动力机制、基于创新组织的运行机制、基于多元联动的保障机制、基于量化考核的评价机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实现机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