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以阵发性鼻痒并引发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及不同程度鼻塞为主要特点。本病与中医学所说的鼻鼽、鼻喷、鼽嚏、鼽水、鼽、嚏等类似。其病变实质西医认为是慢性呼吸道变应性炎症;中医则认为是脏腑虚损,外邪侵袭。哮喘与变应性鼻炎关系密切,两者常联合发病。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日趋上升,治疗变应性鼻炎对于防治同类免疫反应的疾病(哮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通过中药组方来调节机体免疫,抑制免疫细胞分泌、释放炎症介质,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可能是今后的重要研究内容。目的:在中医传统治则“标本缓急”理论指导下,通过临床观察,对肺脾气虚型鼻鼽(变应性鼻炎)患者从标本进行论治,根据临床分期进行相应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鼻部体征及中医兼证的变化,验证该治疗方案(分期论治)疗效,证明慢性缓解期治疗的重要性,为鼻鼽(变应性鼻炎)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为变应性鼻炎中医标本缓急治则的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课题研究病例来源为深圳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患者。选取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患者。对从门诊选取的100例肺脾气虚型鼻鼽(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分期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发作期采用温肺散寒、益气固表法联合西药的方法治.疗,采用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2周;西药选择常用的地氯雷他定片和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缓解期单纯用中药扶正健脾补肺法为主治疗,以补中益气汤加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用药4周。观察周期总共为6周,验证分期论治的临床疗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6周后,观察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中医兼证,给予评分。计算各项症状、体征、中医兼证积分及总积分,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按照自身前后对照进行统计分析,设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果:用药2周后,总体症状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症状记分明显下降,两者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病人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症状较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无效14例,占14%;有效70例,占70%;显效16例,占16%。总有效率86%。用药6周后,总体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症状记分明显降低,部分中医兼证也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症状记分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症状积分与治疗2周后比较,P<0.05,同样具显著性差异;其中无效9例,占9%;有效40例,占40%;显效51例,占51%。总有效率91%。结论:根据本研究对肺脾气虚型鼻鼽(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我们可以推断:(1)对肺脾气虚型鼻鼽(AR)患者运用分期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2)本研究说明当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后,仍有必要进行改善体质、减少或防止复发的治疗;(3)本研究提出的“分期论治”是中医标本缓急治则理论在临床运用的良好体现,可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