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相关滤波的多目标追踪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syste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多目标追踪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多目标追踪中,运算数据量大、算法处理速度要求高,从而使得追踪速度和准确性无法较好权衡,为此提出将单目标追踪时具有快速优势的核相关滤波应用于多目标追踪。以期在考虑追踪速度的同时,能够保证较高的追踪准确性。本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目标检测。由于2D MOT 2015、MOT16数据集目标存在误检和漏检的情况,为此提出使用更快的区域卷积神经目标检测网络(Faster 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Faster R-CNN)进行检测,将网络检测得到的结果取代数据集提供的检测结果。(2)目标追踪。为了在多目标追踪中加入目标外观信息,并且综合速度与精度因素,本文采用核相关滤波模型。但是,通过实验发现在进行多目标追踪时,追踪结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核相关滤波算法不支持多尺度。为了克服该问题,本文通过计算检测目标框和预测目标框的交并比方式进行解决,对于符合要求的目标使用检测目标框代替核相关滤波预测框。(3)追踪结果关联。对于第(2)部分的交并比计算,实际是一批检测框与一批预测框的匹配关联,本质是任务分配的最优解问题,本文采用匈牙利算法确定目标间的最优关联。(4)目标重现判断。在目标追踪的过程中会出现目标短暂消失又复现的情况,为了提高模型对此类问题的处理能力,提出使用目标相似性判断方法对出现的“新目标”进行相似性判断,如果相似性小于特定范围就判定为同一个目标。由于核相关滤波和交并比模型都具有快速响应的特点,因此算法可满足在线处理数据的要求。此外,核相关滤波属于位置搜索判定目标的模型、交并比属于重叠区域计算模型,二者结合能够有效解决目标非惯性运动和相机抖动等情况。在公开的2D MOT 2015、MOT16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对于目标检测部分,通过实验表明采用Faster R-CNN网络的检测结果能够比原数据集提供的精度高出6%;对于多目标追踪部分,将本方法与其他主流方法相比,在保证具有30 frame/s以上的处理速度的同时追踪准确性依然高出10%以上。为了进一步促进核相关滤波在多目标追踪领域的发展,现将本文源代码开源,获取链接为:https://github.com/HappyUncle/KCF_IOU_Tracker。
其他文献
硅烷偶联剂同时具有亲水端和疏水端,故两种不同的材料可以由第三种中间材料-偶联剂结合在一起。通过硅烷偶联剂同时对SiO2和天然鳞片石墨进行表面改性,不仅能有效增强SiO2和
网络优化为一个可以增强整个的网络品质以及保证网络资源能有效使用的过程,进行网络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确保以及增强网络品质,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以及增加了使用者的满意
大气等离子体加工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确定性加工方法,能以较高的精度实现精密光学元件的无损加工。然而,目前其去除稳定性严重制约了该技术加工精度的进一步提高。针对该问
超临界CO2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加工技术,近年来已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本课题针对羊毛和牦牛绒纤维超临界CO2染色工艺及其染色后纤维性能变化展开探索,为突破超临界CO2染色
三峡大坝建成后,形成了面积达350 km2、垂直落差达30 m的库区消落带。由于库区实行“冬蓄夏排”的水位调度方式,消落带原有的植被群落因不能适应这种高强度、长时间和反季节
本文探讨募捐信息的统计数据呈现方式是否会对捐赠意愿有所影响,即究竟是短时间框架(每天)与低数值结合,还是长时间框架(每年)与高数值结合的表述更能激发个体捐赠意愿。解释
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我国对锰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在锰矿开采和电解制备过程中,受到现有工艺的制约常常会产生大量高浓度含锰废液。目前我国大多数电解锰企业对电解废液中
作为一种确定性非接触式的新型加工方式,大气等离子体加工技术因其较高的加工效率、较宽的加工分辨率、不引入表面及亚表面损伤等优势,对以硅基材料为主的地面、空间望远镜以
煤、石油等传统不可再生能源不仅储量少、难以循环利用,而且会严重污染环境,不符合当今绿色发展的时代主题,所以,光能、风能等储量充沛、不污染环境的可再生新能源被广泛运用
随着核能的发展,对铀资源的需要也越来越大,陆地中铀资源的储量有限且开采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从海水中提取铀就显得尤为重要。偕胺肟聚合物吸附材料是目前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