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经历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也加剧了全球经济的竞争。东亚作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高、人口最多的地区却始终缺乏一种有效的经济协作体制改变这种局面,这对促进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起到了阻碍作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这一设想于2002年首次被提出,在之后的大约9年里,中日韩三国研究机构对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并初步得出积极结论。未来中日韩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已是势在必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支撑,其中青岛在促进中日韩经贸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青岛将成为开展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先行试验区。随着青岛城市的发展,未来青岛将突出前湾保税港区的建设,发挥保税区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面向东北亚,初步建成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以山东半岛港口群为基础的东北亚外贸集装箱中转枢纽,并以此探索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试验区,从而在促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中发挥着突出作用。本文从以下四个层面对青岛构建中日韩FTA核心先导区的运行环境进行了梳理:首先,以国际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自由贸易区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后面的研究做必要的铺垫和理论支持。第二层面对建立中日韩FTA的现实意义进行实证分析。在对中日韩之间的贸易以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此得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必然性;第三层面主要分析青岛成为核心先导区的运行环境。首先是客观环境,从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两个方面分析青岛的客观优势,并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进一步说明青岛成为核心先导区的优势所在;其次是贸易环境。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青岛对日韩产业转移的承接程度以及青岛对日韩贸易对青岛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为青岛建立核心先导区提供数据支撑;第四层面为青岛建立中日韩FTA核心先导区提出对策建议。提出了在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拓展中日韩经贸合作的建议,试并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探讨青岛发展面临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及青岛应作出的政策选择。本文创新之处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研究角度的创新。与传统的研究角度不同,本文试图立足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角度,对青岛今后未来在中日韩区域合作中的核心作用进行论述,采用更加中立的角度,避免了因为片面维护本国利益所造成的失真现象。其次是研究思路的创新。本文尝试通过由全面到具体的研究方式进行论述,具体来说:首先阐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必然性,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说明该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需要一定的区域依托,青岛作为山东半岛的龙头城市有其自身的先天优势,后两部分从青岛成为核心先导区的可行性和必然性两方面进行探讨,使文章的研究思路逻辑严密。最后是研究方法的创新。充分结合国际经济学,自由贸易区理论以及计量经济学的优势,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各种分析方式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试图避免仅靠单一分析方式所造成的分析片面性的缺陷,从而使论文的可信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