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蓝藻水华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大量的研究工作都集中在营养盐对水华暴发的作用机理、藻华的潜在危害以及藻华的控制方法等方面,而关于藻华对营养盐的反作用机制的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在太湖北岸进行蓝藻培养试验,考察藻华暴发体系对外源输入硝氮、氨氮的响应,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藻类所吸收氮素的最终去向进行探索。实验结果如下:1.添加外源硝氮体系中,含藻水样中的总氮浓度减少了 3.62mgL-1,其中总有机氮占40%,说明围隔中存在一种氮素转化并脱除的机制。硝氮等理化性质的变化表明藻附生菌和游离细菌的耦合矿化作用和硝化反硝化作用是有机氮脱除的主要方式,藻-菌系统减小了氮素在湖泊水体的循环路径。因此,蓝藻水华可以加速脱氮效率,这可能是夏季太湖中氮素浓度较低的原因。2.添加外源氨氮体系中,在藻类生长初期,藻类在与附生菌对铵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到藻华中后期,附生菌逐渐占据优势。硝酸盐氮在夜间的浓度总是高于当天或次日早晨时的浓度,说明白天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而夜间硝态氮又逐渐减少。当铵态氮被进一步消耗,围隔内部再矿化作用成为耦合硝化反硝化的氮源,导致前期被同化的氮素被有效去除。实验期间,含藻水样与空白水样中的硝酸盐氮浓度无显著差异(P<0.01),这说明夏季在太湖许多蓝藻生物量相对较低的区域中也能发生附生耦合硝化反硝化作用,因此,矿化-硝化-反硝化过程可能是夏季太湖低浓度硝酸盐氮浓度条件下发生强烈反硝化反应的原因。3.未添加外源氮素体系中,含藻水样中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不断增加并于15日达到峰值72.0 mgL-1,高于太湖原位水背景值12.5倍,而水样荧光光谱所呈现的4个荧光峰中有3个荧光峰的强度均与叶绿素呈显著相关(P<0.01),表明藻华暴发中后期蓝藻的生长代谢过程及死亡分解过程所释放的有色可溶性有机质是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的一个重要来源。紫外光谱E3/E4在试验前中期均大于3.5,在试验末期有减小趋势,这说明藻华暴发初期和中期水体水质腐殖化程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