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财政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和提高社会整体的经济福利。全面实现小康、贫困人口的全面脱贫,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人民特别是农民、贫困人民的收入水平及收入分配差距问题。长期以来,农业的发展一直被高度重视,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也逐年加大,但是一直没有解决农业发展滞后的问题。财政对“三农”的转移支付也并没有充分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导致多年来财政支农资金效率偏低。正确认识财政支农支出在提高农民群体收入和维护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对于改革财政支农政策,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率大有裨益。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经济福利视角对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以考察我国财政支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和现状为起点,结合对国外典型国家财政支农政策及福利绩效的考察与分析,构建一个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农村经济福利模型,通过科学的数理分析,筛选出影响农村经济福利的指标评价体系,运用DEA-Tobit模型的评价方法,从省际地区层面出发,对我国财政支农的福利绩效进行评价。以实证分析为依据,对政策进行宏观评价,讨论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在经济福利绩效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财政支农政策在如何改善社会福利特别是农民群体福利方面的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当前的财政支农政策及资金配置并没有改善我国农村居民福利水平。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在总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大不断上升,财政支农支出总额也在逐年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保持稳定的增速,个别省份增速较快。各个省份的财政支农资金福利绩效存在差异,财政支农资金的规模效率不高,对福利绩效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对财政支农资金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认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程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改善农民群体的福利水平。总之,在调整财政支农政策,提高财政支农支出效率时,更应该关注农村居民的福利水平的改善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