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外绿道的规划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河流绿道作为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城市的发展提供物质与能量的同时,也为居民带来了良好的生活、娱乐、休闲环境。国外河流绿道的规划追根于波士顿“蓝宝石项链",经过以后的河流保护与恢复运动和绿色通道规划运动的影响,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热点,同时各国的河流绿道建设也纷纷展开。如英国的“绿色项链串联开敞空间"、日本的“绿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美国的“东海岸绿道项目”。我国自引入介绍国外绿道理论的相关文章后,一些专家学者对绿道在我国的规划建设也开始相关研究和探讨,以自行车道、滨河栈道为代表的“类绿道"建设相继出现。尤其是2011年《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的颁布,使得绿道已经在珠三角9个地市展开建设实践,全国绿道的规划建设活动也进入了一个示范带动和全面推广的崭新阶段。然而,我国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同时,高密度开发建设不断改变着河流岸线的空间形态,带来了城市生态和居住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因而城市河流绿道的发展研究与规划设计成为当今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目前关于城市河流绿道的研究更多的是结构和功能等理论部分,缺少实践发展的具体探讨,对规划及其实施政策的效率分析更是不够完善。本文立足于评价影响河流绿道实施的规划与政策要素的效率,探讨上海河流绿道规划与其实施政策的影响程度,找出河流绿道实施效果的问题以及影响其实施的政策要素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上海河流绿道发展策略和建议措施。通过以上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从实施的效果上,未来上海市水系绿道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是缩小实施完成的指标与实际规划要求的差距,提高与总体绿地的相关性,平衡各级别的建设水平发展。(2)从影响实施的政策效率上,各类规划与政策影响的差别明显。规划体系影响突出,政策法规、激励和管理机构等发挥的作用较弱。上海市河流绿道未来应在不断完善规划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行政保障、土地使用、财政保障等方面来改进激励政策,并健全相应的法规体系。本文的特色之处在于: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从城市的实施政策这一全新角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上海市河流绿道实施政策的效率,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区域绿色空间实施的有效政策体系问题。研究视角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具有创新性。第二,研究方法的创新,以往对区域河流绿道政策的研究大多数是定性或定量分析,结合定量的研究较少。本论文采用实地调研考察、与园林局、规划局的相关人员的访谈和遥感影像图所获得的实际资料,通过GIS、CAD和CoreldRAW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在2007年和2011年上海市区域河流绿道的实施情况,从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后综合评价影响河流绿地实施的政策控制因素及其效率,分析方法进行了创新。在主要内容的安排上,本文分为六章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其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即第二章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对国内外城市河流绿道的理论发展、规划建设与管理等的进展进行梳理。为下文的实践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即由第三、四和五章组成,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研究区域选择北至苏州河、南达黄浦江,西至上海边界和东达A20国道所形成的闭合区域,包含黄浦江、苏州河、淀浦河和油墩港等四条河流绿道,然后具体对上海城市河流绿道的实施政策进行效率评价。其中第三章主要是具体列举上海市及其研究区域的河流绿道规划及实施的政策要素。第四章是分析2011年上海各项规划及其政策要素体系下河流绿地的实施效果分析及其存在问题,及其与2007年相比所发生的变化。第五章是评价上海河流绿道实施规划及其政策要素体系的效率。利用可持续发展评价法(SA)融入政策要素实施过程中,建立各项评价因子,进而确定评价因子下的规划与实施政策的效率,并提出规划与政策中存在的相应问题。第4部分即第六章的内容,是针对上文中找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措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河流绿道研究需要深入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