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杏鲍菇是我国著名的食药用菌,目前杏鲍菇的市场前景很好,这种珍稀食用菌的工厂化栽培在国内外备受关注。杏鲍菇的栽培研究已广泛开展。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杏鲍菇栽培基质中原材料科学配比、种类选择等方面,但对栽培基质的理化性质的研究甚少。培养料理化性状的改变对杏鲍菇产量有何影响是急需深入研究的内容,如能摸清其影响规律,既可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工厂化生产,势必对培养料的节约及杏鲍菇产量的提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实验通过对工厂化栽培杏鲍菇使用的原材料木屑、玉米芯、棉籽壳、麸皮、米糠、玉米粉、豆粕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的研究,探索出适合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培养基质,为工厂化杏鲍菇栽培配方的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适宜工厂化栽培的碳源中,玉米芯持水力明显高于木屑持水力,为2.95;棉籽壳持水力最小,为2.19。麸皮、米糠、玉米粉和豆粕四种氮源中,麸皮持水力有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氮源,为3.03;玉米粉持水力最小,仅为0.97。因此,工厂化栽培杏鲍菇配方中可以适当加大玉米芯与麸皮使用量,以提高培养料的保水性。不同颗粒度玉米芯持水力检测结果表明,X2(5~10目(2~4mm))颗粒度玉米芯持水力最强为3.01。做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使用最多的碳源,木屑为完全不吸胀的原材料;压缩的玉米芯与非压缩玉米芯的最大吸胀力有所不同,分别为1.62与1.35;棉籽壳的吸胀力仅有1.14。米糠与玉米粉是完全不吸胀的原材料。麸皮吸胀力很小,最大吸胀力为1.03。所有检测原材料中,豆粕的吸胀力最大,为1.75。
2、单一玉米芯颗粒度配方中,菌丝生长速度随着玉米芯颗粒度的降低逐渐减小,杏鲍菇单产逐渐降低、生物学效率也随之降低,颗粒度过小导致生长周期延长;不同颗粒度的玉米芯混合配方中,随着大颗粒玉米芯含量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逐渐增加,产量逐渐增加,生物学效率增加,生长周期没有差异。均匀设计玉米芯颗粒度配方中,在11个配方中配方5的产量以及生物学效率最高。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玉米芯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配方2、5、7、8、10都具有相对较少的小颗粒度玉米芯,产量都相对较高。因此,过量的添加小颗粒度玉米芯,对杏鲍菇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3、以含氮量为主线,首先进行单一氮源配方试验筛选出适宜杏鲍菇生长的最佳含氮量,再进行单一氮源优化配方试验将最佳含氮量优化,最后通过氮源复合配方试验,筛选出最佳含氮量时的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单一氮源配方试验中,当麸皮添加量30%配方含氮量0.7933%,米糠添加量40%配方含氮量0.8146%,玉米粉添加量50%配方含氮量0.8036%,分别达到三组配方产量最大值。单一氮源优化配方试验验证了以上结果。以配方含氮量为0.80%~0.81%设计氮源复合配方,配方6:木屑29%,玉米芯29%,麸皮16%,玉米粉25%,石灰1%可以达到最大产量为152.70g,且商品性状良好。
4、米糠酸败值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米糠储藏时间在30天以内,对杏鲍菇生长及产量几乎无影响,而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米糠酸败值增大,杏鲍菇生长周期延长,产量降低明显。当米糠酸败值达到118.11mgKOH/g油时,杏鲍菇生长周期延长2天,产量减少约35%。当米糠酸败值达到152.39mgKOH/g油时,对照配方生长周期延长2天,产量减少约26%;米糠配方生长周期延长4天,产量减少68%。
本文对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培养料理化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测定分析了不同原材料的持水力与吸胀率,为配方的科学配比提供理论基础。研究不同颗粒度玉米芯对杏鲍菇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含氮量为主线筛选出适合杏鲍菇生长的最佳含氮量,并得出最佳含氮量时的最佳配方,并研究了米糠酸败对与杏鲍菇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工厂化杏鲍菇生产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