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定风痰瘀阻型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方案,探讨腕踝针疗法在风痰瘀阻型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函询,制定风痰瘀阻型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干预方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江西省某三甲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56名风痰瘀阻型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组编号,1-28号为对照组,29-56号为试验组。对照组为神经内科治疗及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腕踝针疗法。两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干预14 d、28 d后,分别采用风痰瘀阻型中医证候表、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患者的风痰瘀阻中医证候、上肢运动功能、上肢手精细动作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应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腕踝针疗法的干预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本研究共纳入56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8例,研究进行时试验组脱离2例,最终对照组纳入28例,试验组纳入2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结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风痰瘀阻中医证候得分比较:(1)组间比较显示: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2,P=0.280);干预14 d、28 d后,试验组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52,P<0.001;t=-5.015,P<0.001)。(2)重复测量比较显示:干预前、干预14 d、28 d后,两组患者风痰瘀阻中医证候得分组间、时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511,P=0.005;F=350.932,P<0.001);时间*分组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28.592,P<0.001)。3.两组患者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评分比较:(1)组间比较显示: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9,P=0.751);干预14 d、28 d后,试验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67,P=0.003;t=6.400,P<0.001)。(2)重复测量比较显示:干预前、干预14 d、28 d后,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得分组间、时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573,P<0.001;F=264.991,P<0.001);时间*分组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3.660,P<0.001)。4.两组患者上肢动作研究量表评分比较:(1)组间比较显示: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5,P=0.301);干预14 d、28 d后,试验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41,P<0.001;t=3.839,P<0.001)。(2)重复测量比较显示:干预前、干预14 d、28 d后,两组患者上肢手精细动作得分组间、时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810,P=0.005;F=429.903,P<0.001);时间*分组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6.912,P<0.001)。5.两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比较:(1)组间比较显示: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1,P=0.612);干预14 d、28 d后,试验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36,P=0.047:t=4.005,P<0.001)。(2)重复测量比较显示:干预前、干预14 d、28 d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组间、时间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54,P=0.040;F=330.871,P<0.001);时间*分组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5.949,P<0.001)。结论:1.该方案安全有效、价格低廉、可操作性强,可有效提高风痰瘀阻型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2.本研究对风痰瘀阻型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加以腕踝针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风痰瘀阻中医证候、上肢运动功能,上肢手精细动作和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