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沥青路面的损坏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和趋势,例如从路表向
下发展的表面开裂、沥青中面层失稳流动产生的车辙等等。虽然,这些损坏大
都发生在轮迹带上,表现出与荷载破坏的明显相关性,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调
查和有效的试验评价手段,人们对这些损坏的根本原因一直存有各种推测,难以
形成系统的损坏理论。鉴于此,本文从沥青路面的现场调查着手,进而通过力
学分析和剪切试验评价,试图阐述和揭示这种损坏的机理,并提出有效的混合
料设计方法,具体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通过对沥青路面现场调查和跟踪观测,本文归纳了几种主要与荷载剪切
相关的损坏现象:路表面裂缝、车辙和内部松散。这些损坏现象都出现在路面
的轮迹带附近,具有不同于以往道路病害的肇因及特征。
轮迹带的路表面裂缝(Top-down cracking)是一种与荷载剪切密切相关的裂
缝,由面层逐渐向下发展,一般竣工通车3-4年以后在轮迹带陆续出现。车辆荷
载造成的路面内剪应力超出材料的抗剪强度是开裂的主要原因。
本文的调查显示,车辙变形都是以压密、失稳车辙为主的。在表面层广泛使
用优质沥青的今天,表面层的厚度变形相对较小,而中面层(表面4cm以下)
出现的严重流动变形反映出剪应力破坏的严重性。
车辆荷载反复剪切的作用是促使路面沥青膜破裂,在水作用下而最终发生内
部松散的主要诱因。外界水的侵入,沥青膜剥落而向上迁移,集料颗粒丧失沥
青粘结而发生内部松散。
2.本文采用FWD和承载板对高速公路结构模量进行实测,并对华北地区
常用的7种路面典型结构进行了应力分析。分析表明:沥青层底面承受的并非
拉应力,而是压应力。沥青层内的最大剪应力在路表0~6cm内急剧增长到最大
值,说明剪切裂缝首先可能发生在更靠近路表的上部。而且,最大剪应力的位
置随着沥青层的加厚,逐渐移向沥青层中部。就目前普遍使用的结构来说,最
大剪应力的位置在路表下2~6cm附近,也就是沥青磨耗层和中面层的上部。另
一方面,非均布荷载的剪应力响应水平更高,因此超载越严重,非均布性越明
显,作用于路面的最大剪应力值也就更大,发生剪切破坏的可能性也越高。
3.本文首次采用了单轴贯入法测量了路面现场车辙的剪切强度。沥青路面
一般在压密变形和剪切流动变形后抗剪切强度会降低。
4.在影响路面剪切损坏众多因素中,超载和轮胎压力的不均匀是剪切破坏的
外因,沥青混凝土的抗剪切强度低是损坏的内因,温度和水等因素的复合作用
助长了剪切破坏的发生。
5.本文提出了基于荷载剪切损坏与变形的GTM(全称Gyratory Testing
Machine)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和混合料相应的性能检验标准;对GTM设计参数
的现场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车辙深度与GTM设计指标GSI、GSF表现出良好的
相关性;单轴贯入法与GTM剪切强度结果具有很高的相关性,二者可互为参考。
6.通过GTM实验,对混合料成型过程中体积参数和剪切强度关系、超载和
高温条件下混合料剪切强度的变化及不同压强、温度对混合料变形(或应变)的影
响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试验分析。
7.通过双层组合沥青混合料GTM试验,本文从剪切强度角度分析了沥青层
厚度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的匹配关系、层间粘结层沥青洒布量对双层组合剪
切强度影响、摊铺方式(双层摊铺和单层摊铺)对结构层剪切强度影响。
最后,关于进一步工作的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沥青路面,损坏分析,路面结构,剪应力,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单轴贯入,G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