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问题不仅是一个关系人民生存、发展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中国革命能否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能否巩固的政治问题。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民生思想。毛泽东民生思想是毛泽东关于“如何看待民生问题、怎解决民生问题”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和可资借鉴的经验启迪。新时期加强对毛泽东民生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拓宽毛泽东思想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理解,同时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论文的逻辑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毛泽东民生思想形成的条件。这是本文的切入点。指出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是其形成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其形成的文化资源,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其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的个性特质是其形成不可缺少的个人条件。第二部分是毛泽东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这是本文的重点。它包括毛泽东对民生问题的认识、解决民生问题的原则、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三个方面。在对民生问题的认识上,毛泽东从政治高度把关注民生看作是争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原则上,他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统筹兼顾的原则。在解决民生问题的措施上,他制定了土地政策,解决人民的土地问题;发展农业生产,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大力地发展教育;努力地扩大劳动就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第三部分是毛泽东民生思想的评价。这是本文的落脚点,是对毛泽东民生思想的总结与提升。这部分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历史局限性、意义、现实启示。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历史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急于变革生产关系,忽视了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偏重生产建设,忽视了人民生活的改善;过于强调公平,忽视了效率的提高。毛泽东民生思想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毛泽东民生思想的现实启示为:坚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处理效率与公平的最佳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