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水源热泵系统尾水排放方式模拟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name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湖水源热泵系统日益广泛的应用,其尾水排放对脆弱的湖泊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以开发对湖泊水域环境影响小的尾水排放技术为目标,开展湖水源热泵系统尾水排放方式研究。   以湖水源热泵系统示范工程为原型,根据相似准则建立模拟试验模型,通过模拟试验考察了9种尾水排放及出流方式,得出了9种排放方式在湖泊水域的温升分布规律,采用权值平均法优选出对水环境影响最小的排放方式,并建立了基于FLUENT的最优排放方式温度分布三维数学模型。利用该数学模型对湖水源热泵系统示范工程温排水和冷排水对湖泊水域温升分布影响规律,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通过模拟试验得出了湖水源热泵系统尾水射流式、表面式和淹没式三种排放方式,以及上述三种排放方式下单口、双口和穿孔管横向分散三种出流方式在局部水域温升分布规律。通过权值平均法对各种排放方式及出流方式的研究表明,对湖泊水环境温升影响较小的排放方式依次为:穿孔管横向分散出流射流排放、双口出流射流排放、穿孔管横向分散出流表面排放、穿孔管横向分散出流淹没排放方式,其中穿孔管式横向分散出流射流排放方式为最佳排放方式。单口出流射流排放和单口出流淹没排放方式对湖泊水域的水环境温升影响较大。穿孔管横向分散出流射流排放方式与目前常用的单口出流表面排放方式的最高温升值分别为0.88℃和1.25℃,温升均值分别为0.59℃和0.66℃。穿孔管横向分散出流射流排放与单口出流表面排放方式比较,最高温升数值低29.60%,温升均值低10.61%。   基于FLUENT软件,利用控制方程:连续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k-ε方程、雷诺方程、温度方程和状态方程,考虑了空气对表面水体扩散的影响,并在边界条件中充分考虑了湖泊水域和排放方式特征,构建了基于FLUENT软件的湖泊水域尾水穿孔管横向分散出流射流排放温升分布三维数学模型,误差分析表明,模拟温度误差在2.1%以内,模型可靠性良好。   利用三维数学模型对湖水源热泵系统示范工程温排水和冷排水对湖泊水域的温度分布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尾水水温36.30℃、湖泊水温29.80℃和流量240m3/h条件下,影响区域温升0.55℃以上面积为86.33m2,温升0.55℃以下面积为506.81m2,温度呈纵向扩散特征,最远温升点距离排水口35.55m。在尾水水温9.80℃、湖泊水温15.20℃和流量120m3/h条件下,影响区域温降0.41℃以上面积为104.49m2,温降0.41℃以下面积为565.71m2,温度呈横向扩散特征。最远温降点距离排水口27.52m。   本文的研究内容针对性强,为地表水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持,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钢结构因具有强度高、重量轻、韧性好、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因而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耐火性能差是钢结构的一个致命弱点。钢材的强度、弹性模量等基本力学性能指
预制空心板由于其拼装板体整体性差、延性差、拼装板体内平面抗剪切性能薄弱且两侧拼接缝易开裂、平面内两个方向刚度差异大且传递地震力性能差、抗不均匀沉降能力低和易脆断
本文基于地铁隧道建设和运营中的静态量测数据,着重于研究软土中建造的盾构隧道的安全评价方法,对隧道当前所处的安全状态以及周围环境作出合理的评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
震害预测与评估是地震灾害防御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地震对水坝造成的破坏,在短时间内可能对坝的工作性能状态没有太大的影响,但若不进行及时
本文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千米级斜拉桥技术标准和关键结构及特性研究》项目为依托,以苏通大桥为工程背景、室内模拟试验为手段,对桩端注浆机理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开展的主要工
膜过滤在饮用水处理中所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膜污染,膜污染会引起通量下降或膜压差上升,导致运行费用和制水成本增加。天然有机物是导致膜污染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深入了解有机
大跨度住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满足住宅用户的多样性追求。低肋大跨度板不仅改进了密肋楼盖肋高大的缺点,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现让建造大跨度住宅成为可能。它的肋间填块属
近几年来采用土工织物代替传统的砂砾石料反滤层来抢护管涌险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用土工织物抢护管涌险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土工织物抢
水资源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考虑因素,已成为继能源之后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环节。节约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作为新农
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含有大量正丁酸、COD浓度高、BOD/COD比值低、水质变化较大,若不妥善处理,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其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以生物法为主、再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