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绍棠是中国当代致力于乡土文学创作的著名作家,他自称是个“土著人”。无论是早期的《青枝绿叶》、《运河的桨声》、《运河滩上》、《田野落霞》,还是80年代后的《蒲柳人家》、《瓜棚柳巷》,作者都把自己的眼光集中在京东运河滩上,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展现家乡的美丽景色、风土人情,反映时代风貌。他以约700万字的乡土小说创作和一整套完美的乡土文学理论构建了自己独居风采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林斤澜曾赞颂他:“写的是古朴的风俗,却永有清新的芬芳,写的是那一块贫穷苦难的乡土,读来却体贴心甜。”刘绍棠的小说格调清新淳朴,结构简洁完整,情节新颖曲折,人物鲜明独特,语言明丽流畅,乡土色彩浓郁,读来引人入胜,具有较高的文学鉴赏价值。本文即是以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为切入点,结合刘绍棠的具体小说文本和相关研究资料,在界定民俗文化定义的前提下,梳理总结出其作品中丰富的民俗事象并探讨小说民俗文化观的形成原因,进而对刘绍棠小说中的民俗文化描写进行思考并给予价值评判。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引言部分:首先对研究对象——刘绍棠及其乡土小说做简要的介绍,然后梳理刘绍棠小说的研究现状,指出研究的成就和不足,从而引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选题意义。正文部分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民俗文化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论述。本部分以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为参照点,结合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来探讨民俗文化的具体内涵。共分三节:第一节,民俗的定义及其文化属性。第二节,民俗文化与小说的关系。第三节,刘绍棠对民俗文化的认识,为下文的阐释作理论铺垫。第二章:具体阐述刘绍棠小说中民俗事象的艺术表现。本部分以细读文本为主,根据第一章对民俗的分类入手,分别从日常生活的“风俗画”、深层内在的民间信仰、“妙趣横生”的语言三部分对刘绍棠小说中具体的民俗事象表现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充实论文。第三章:探讨刘绍棠小说民俗文化观的成因。其原因主要归结为四点:一是故乡生活的体验;二是古典文学的熏染;三是先驱作家的指引;四是外国文学的影响。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其成因的分析,说明刘绍棠走上民俗化乡土文学创作道路的必然性。第四章:民俗文化“审视”下的思考。本章节是论文的升华,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通过前三章系统的分析,思考并总结出刘绍棠小说中民俗文化的价值所在:民俗化审美特质和北运河民族文化精神的传达。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对刘绍棠小说创作中的民俗文化进行价值评判,在反思其小说创作缺陷和不足的同时肯定他在中国当代乡土文学中的文学成就和特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