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企业作为重要的科技创新主体,十四五规划强调了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企业创新由“数量平推式”向“质量攀升式”转型的过程中,新知识探索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知识基础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从网络主体组织类型异质性切入,依据企业与不同属性的网络主体形成的合作关系,将医药行业企业外部产学研合作研发网络划分为由三种不同主体构成的多重网络,即企业间合作研发网络、企业-学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作为重要的科技创新主体,十四五规划强调了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企业创新由“数量平推式”向“质量攀升式”转型的过程中,新知识探索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知识基础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从网络主体组织类型异质性切入,依据企业与不同属性的网络主体形成的合作关系,将医药行业企业外部产学研合作研发网络划分为由三种不同主体构成的多重网络,即企业间合作研发网络、企业-学研机构合作研发网络和产学研合作研发网络,进而探讨企业在这三种不同的合作研发网络中的位置嵌入水平对新知识探索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本文考察了企业的吸收能力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本研究利用我国医药行业149家上市企业在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在企业间合作研发网络中,中心性与企业新知识探索之间具有倒U型关系,结构洞与企业新知识探索之间具有正向关系;在企业-学研机构合作研发网络中,中心性与企业新知识探索之间具有正向关系,结构洞与企业新知识探索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在产学研学研机构合作研发网络中,中心性与企业新知识探索之间具有正向关系,结构洞与企业新知识探索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当考虑吸收能力这一边界条件时,在企业间合作研发网络中,吸收能力对中心性与新知识探索之间的倒U型关系发挥着非线性调节作用,对结构洞与新知识探索之间的正向关系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在企业-学研机构合作研发网络和产学研合作研发网络中,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中心性与新知识探索之间的正向关系,但是对结构洞与新知识探索关系的调节作用均不显著。本文拓展了企业的合作研发网络位置嵌入效应以及产学研合作研发网络的相关研究,揭示了企业在不同网络情境下,位置嵌入性对新知识探索的差异化影响。并引入企业吸收能力这一组织特征,进一步丰富了企业在合作研发网络位置嵌入性发挥作用效果的边界条件。为企业根据自身能力情况获取和利用外部合作研发网络知识资源方面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与管理建议。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满足资本市场的信息诉求,国内外相关机构相继开展了审计报告改革工作,其核心内容是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为检验主要以文本形式呈现的关键审计事项是否具有信息价值,本文选取分析师这一重要审计报告使用者,研究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是否对分析师盈利预测准确性产生影响,以及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怎样影响了分析师盈利预测准确性。由此,本文以我国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现状为背景,结合我国资本
近些年来,国家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相关战略,相关政策措施意见也相继出台。在此背景下,如何促进企业创新成为了需要考虑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金融市场日趋完善,为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作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风险投资不仅可以缓解企业资金不足问题,还能在战略规划、管理、制度建设、技术以及其他资源方面为企业提供帮助。因此,研究风险投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风险投资溢价是风险投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代企业寻求长远发展的基础,而这要求企业不仅仅只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还需要协调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资源。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有许多研究也表明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的履行对公司具有积极影响。而得出这一结论的前提是利益相关者能够感知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不同利益相关者
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近年来,就如何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以沪深交易所为代表的一线市场监管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2013年沪深交易所开通信息披露直通车后,不断深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监管模式从"事前审核"向"事后监管"进行调整,监管方式不断创新。问询函的提出就是监管部门在汲取了相关国家的制度经验后所做的创新,目前已成为沪深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日常监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杠杆”,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中同样指出,“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在去杠杆方面,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将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杠杆率也即资产负债率,降杠杆任务落实到微观企业来讲,可以视为企业资本结构向下调整的过程。由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出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考虑会对资本结构进行不断地优化和调整,因此资本
如今,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研发活动作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来源,对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进行研发投资的上市企业而言,由于股权资本对短期失败具有包容性,因此股票增发是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然而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外部股权融资具有较高的资本成本,因此企业会采取一定措施推高股价,降低资本成本。研发活动的高不确定性使之成为影响股价最隐蔽的方式。因此在增发前,企业可能为释放有关经营业绩的利好信号
企业创新不仅是驱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作为创新最活跃的主体,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实务中既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对建立企业创新体系至关重要,其在理论研究中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CEO作为企业战略决策和实施的主体,在众多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中,CEO的职业经历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角。近来,具备财务经历的CEO在企业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具
当前,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化解产能过剩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妥善治理这些僵尸企业问题是降低产能、调结构的“牛鼻子”,也是实现经济持续高质量健康发展的根本性关键。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僵尸企业的措施方案,然而这些僵尸企业并没有真正地得到有效的出清。化解僵尸企业的问题,不仅必须从根本上妥善地处置现有僵尸企业,更必须从源头上降低僵尸企业的形成。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环境资源所有权
作为以减少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保证并购双方公平交易为设计初衷的契约制度,业绩承诺在并购重组中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近年来,其实际使用却不断引发争议:“三高问题”成为并购常态,“业绩变脸”、“协议更改”、“补偿不到位”现象也频频发生,这促使人们思考业绩承诺背后的真实动机,与此同时,大股东自利化动机使其减持行为备受关注。因此,研究我国“一股独大”背景下业绩承诺制度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长达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经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稳步向前,并于2012年成功步入了经济“新常态”时期。与此同时企业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提高,尤其是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对各国政府的经济发展而言无异于一场浩劫,为了从这场浩劫中尽快恢复过来,世界各国推出了很多举措,相关政府部门也积极出台了很多经济政策挽救劫后余生的经济状况,这些经济举措在短期内的确有利于经济回暖,然而随着世界格局和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