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钉(Proximal Femroal Nail)与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资料和方法:回顾性研究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7月股骨转子间骨折60例,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65~81岁,平均71.5岁。自行摔伤51例、车祸撞伤7例、砸伤2例。其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分型均为改良的Evans分型,其中ⅠA型7例、ⅠB型13例、ⅡA型15例、ⅡB型16例、Ⅲ型9例;AO分型均为31A1-A2型骨折,其中A1型20例、A2型40例。其中左侧骨折25例,右侧骨折35例,无双侧同时骨折。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新鲜骨折,无合并重要神经血管损伤。但基础病较多,患有糖尿病7例、心脏病17例、高血压1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术前时间均为伤后12 h~120 h。按治疗方法分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组19例、股骨近端钉治疗组20例、动力髋螺钉治疗组21例。比较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早晚期并发症、术后内固定物松动或者折断、患者离床下地时间及髋、膝关节功能评定等指标。结果:随访全部60例病例获得随访平均8个月(6~12个月)。对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比较:三个治疗组比较,股骨近端钉治疗组手术时间较短,平均为82.37 min,手术出血量较少,平均为185.49 ml( P<0.01 ),各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两两比较(P<0.01),均有统计学差异。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在患者离床下地时间较早、及术后2个月至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上,明显优于内固定组( P<0.01 )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在术后早、晚期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定上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DHS为侧钢板固定类,在临床上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由于DHS加强了局部固定强度,可相对力臂较长,弯矩较大,易出现应力集中,但在手术操作中,其过分强调坚强固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合并症。正因如此,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了解DHS的生物力学特点,规范操作,从而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PFN为髓内固定类,其与侧钢板比较具有生物力学优势,和另外两种外科治疗方式相比,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对于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存在一定优势。但其对于股骨内侧皮质复位效果较差,且不适用于累积大转子和呈纵行劈裂的骨折,故在临床上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3)随着人工关节材料的不断改进及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技术的逐步成熟,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在高龄患者的严重股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上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其在手术治疗后,若无其他基础疾病干扰,可早期离床活动,其他内固定治疗术则难以达到。但其存在假体松动、下沉、脱位、以及术后翻修等情况,尤其是一旦引起股骨骨折,则会对患者造成巨大的损害。置换中放置的骨水泥有心脑血管毒性,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应谨慎选择此种治疗方法。4)对于股骨转子间复杂骨折,虽然三种治疗方式均适用于改良的EvansⅠ-Ⅲ型及AO分型均为31A1-A2型骨折。但应根据受伤机制、骨折类型、周围血运受损程度、医院的医疗水平、患者的期望值等进行综合考虑,慎重选择治疗方案。综合各方面条件后,若各方面条件允许,更倾向于实施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手术。5)术后髋关节的功能锻炼对于关节功能的恢复极其重要,亦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