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篇章类型研究历来是篇章语言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选取特定篇章类型进行不同角度的描写和分析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回顾篇章语言学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正是因为选取不同分析理论和方法才使得该领域百家争鸣,这又为研究学者们做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奠定了良好的条件。本论文是在篇章语用观的理论基础和背景下对特定篇章类型描写做出的尝试。笔者从篇章语用学理论的学术视角出发,在前人原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切于篇章类型分析的理论模式,并以招聘广告这一特定篇章类型为例展开实证调查。虽然前人也多有选取不同的篇章类型进行过相应研究,但笔者发现其中还有诸多问题仍找不到明确的答案,尤其是与本论文中语用研究视角息息相关的“篇章功能”问题。有鉴于此,笔者立足于“篇章功能”这一主体定位,运用语言学历时和共时研究相交叉的方法,期许会有新的发现和突破,在“篇章功能的历时性”等问题上作出解答。所以本论文将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论述:篇章类型的语用描写模式应该包含几个分析层面?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语境(中、德)中的同类篇章--招聘广告会有哪些异同之处?“篇章功能”是否也会经历发展和变迁?如何解释篇章类型的诸多特征演变?
本论文在对前人原有理论成果进行梳理、吸收和借鉴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个分析框架,用于对篇章类型这一复合性交际行为进行语用描写和研究。具体来讲,笔者借鉴Gotz Hindelang“关于建立完整言语行为描写模式的建议”1,在具体分析时充分考虑篇章的三个层面构成要素,即言语行为种类及排序结构、特定语言社团内言语行为得以实现的语言表述方式和篇章的外在形式特征。兼顾以上所提的要素,笔者提出将篇章划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描写和分析,即:
1.语用层面:篇章类型的行为等级结构分析及篇章功能的推断2.语言层面:篇章类型特有的修辞风格描写3.语境层面:篇章类型非言语性特征即外在形式的描写值得强调的是,篇章被划分为上述的描写层面并不意味着人为割裂各个层面之间的内在关系。虽然各个层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篇章,处于整体的宏观关联当中:篇章整体正是依靠这些内在关系将各个层面联结起来,同时整体与构成整体的各个层面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采用上述描写模式,本论文分别对1900年和2000年中、德文招聘广告展开实证调查。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进一步将语料进行历时和共时性对比研究,总结出招聘广告在中、德文化背景下的异同之处和宏观发展趋向。最后,笔者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观察视角来阐释异同现象背后的社会发展和演变。
因此,本论文中的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第二章为理论基础内容;第三章为实证分析部分;第四章是对中、德文招聘广告历时和共时研究结果的原因解析;第五章为结语部分。其中第三和第四章为本论文的重点部分。
在研究方法上,本论文综合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首先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关于篇章及篇章类型分析,学界已有相当多的学术文章和文献资料。在众多的文献中选出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献,并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是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如在第一和第二章中比较全面地梳理出篇章及篇章类型研究的历史进程,并据此形成了笔者在本论文中所持的“篇章”及“篇章类型”的概念观点和解释。其次,在第三章实证分析部分中笔者综合运用了质化与量化、历时与共时、宏观与微观对比的分析方法,从而使对比研究在各个具体的分析层面上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此外,笔者还适量地运用了其他的一些研究方法,包括例证法、图示法、表格法等。如在分析中、德招聘广告时辅以具体的实例,所引实例超过150多个;在分析招聘广告中的行为结构时,则使用了图示法;分析行为类型的数量和比率关系时则采用了表格法,以使所阐述的内容更易理解。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学科理论角度看,本研究以“交际--语用观”为大的理论背景,体现了语言学研究中的前沿方向;在关于“变迁原因解析”中,笔者做了跨学科的研究,这也顺应了语言学的总体发展趋势。另外,实证调查结论充实了篇章语言学及篇章类型语言学领域相关理论,并可为建立广告类篇章类型学理论提供实证基础。
第二,从实际应用角度看,本论文的价值体现在对特定行为模式--中、德文招聘广告的实证调查中,使得我们对这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复合行为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另外,对中、德文招聘广告篇章类型的实证研究成果也可以应用到德语的篇章教学实践中去。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体现在笔者对“篇章功能”的若干思考和对以下问题的探讨中:
1.篇章标题在指示篇章功能方面起什么样的作用?
2.篇章功能类型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相互关系?
3.篇章及篇章类型的交际功能是否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