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问题始终是学术界广泛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理论上,货币政策独立性是一国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货币政策独立性某种程度上的丧失将会对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但随着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屡次调整,市场的不确定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经济运行的持续性与稳健性,继而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因此,选用较为准确的方法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货币政策波动性做出评估和判断,并构建适合的模型实证分析中国货币政策波动性的宏观经济效应以及货币政策独立性对货币政策波动性的影响效应就显得极为必要和迫切。本文首先基于利率独立性指数和货币供给中外汇储备占比两个指标分别度量“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独立性,并进一步基于平滑转换回归(STR)模型实证分析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其次,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和GARCH族模型刻画中国货币政策波动性的非线性特征,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深入探讨中国货币政策波动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目标变量的时变影响规律。最后,选择门限向量自回归(TVAR)模型实证研究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对货币政策波动性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影响特征。通过对货币政策独立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我们得出:资本开放度显著负向影响“价格型”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性对“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独立性存在显著不同的非线性影响特征,随着转换函数值的逐渐增大,其对“价格型”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正向影响逐渐增强,而对“数量型”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甚至转为抑制效应。通过分析中国货币政策波动的宏观经济效应我们得出:“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波动对宏观经济主要目标变量存在显著的时变影响特征。当两种类型的货币政策波动性较大时,其对宏观经济目标变量的调控效应显著减弱,甚至产生较为明显的负向影响。通过考察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对货币政策波动性的影响效应我们得出:货币政策独立性对货币政策波动性的冲击效果在货币政策独立性较低时更为显著,持续性更长。不论是“价格型”还是“数量型”货币政策独立性,当其处于低区制状态时,其对货币政策波动性的冲击影响为正向。反之,当其处于独立性高区制状态时,货币政策独立性对货币政策波动性产生负向的影响效应。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得到政策启示:中国货币政策首先应该更多关注资本开放的变动,合理采取渐进谨慎式的资本开放路径,适当配合实施资本管制。其次,货币政策应该重点关注对汇率稳定的平稳调控,继续谨慎推动汇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以做到有效控制和规避汇率风险。最后,央行应保证货币政策调控的稳定性,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实现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以及金融体制深化改革提供重要保证和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