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诗集传》的训诂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son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了宋代,我国的训诂学开始有所变化,宋代的训诂学者们开始有自己的新思想,大胆改革创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辨学风,同时宋代的训诂学并没有废除义理思想,其中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所著的《诗集传》最负盛名。朱熹十分重视训诂学的研究,他在训诂学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本文将朱熹的《诗集传》作为研究内容,从《诗集传》的训诂特色、训诂方法、训诂成就和训诂中的不足来探讨宋代训诂学的基本要义。本文总共由六大主体内容支撑,下面简单介绍各个主体的基本内容。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论,总共分为五节。第一节是论述历代《诗经》的研究概况,《诗经》学的研究历史已经有两千多年了,从先秦《诗经》学,《诗经》汉学,再到《诗经》宋学和《诗经》清学,最后到现代《诗经》学,每个阶段《诗经》都是训诂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第二节是宋代朱熹在《诗经》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诗集传》是朱熹的呕心沥血之作,也基本可以代表宋代训诂学的最高成就,《诗集传》与《毛诗郑笺》、《毛诗正义》合称为《诗经》学史上的三座里程碑。第三节是关于《诗集传》流传的版本。第四节论述的是朱熹在语言学史上的地位,这一节分别从宋代理学对朱熹训诂成就的影响、朱熹的学术地位及训诂成就这两方面来进行阐释的。第五节是朱熹《诗集传》研究概况,这一节把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诗集传》进行的研究总结并分类。第二部分是本文的第一章,这章是对《诗集传》的训诂特点进行研究,总共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对《诗集传》中训诂术语的阐释,并把训诂术语进行分成两类,它们分别是注字音的术语、释词义的术语。第二节是对《诗集传》训诂内容的阐释,即注释字音、解释词义、校勘文字和标注修辞。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第二章,这章是对《诗集传》中所用的训诂方法进行研究,总共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对《诗集传》中所运用的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的阐释,即通过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解释词义的方法。第二节是对《诗集传》中所用到的据形求义的训诂方法的阐释,即通过对汉字形体构造的分析来探究词义的方式。第三节是对《诗集传》中所用到的直陈语义的训诂方法的阐释,即不借助语音和字形而直接解释词义的释词手法。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第三章,这章是对《诗集传》的训诂特色与成就进行研究,总共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对《诗集传》的训诂特色的阐释,这节分成两部分来对其特色进行归纳概括,通过归纳总结出《诗集传》拥有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简明易懂,通俗晓畅这些特色。第二节是对《诗集传》的训诂成就的阐释,也同样分成两点来进行总结:第一,朱熹的注释另辟蹊径,有自己新的见解,《诗集传》做到了重视词的本义并且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释义方式。第二,朱熹在对《诗集传》进行训释的时候具有重视语法,勇于突破创新的特点。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第四章,这章是对《诗集传》训诂的不足之处的阐释,虽说《诗集传》在训诂学史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但是它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即望文生训,通假有误,因理害义,叶音之弊。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第五章,结语部分对整篇文章作出了概括总结,并且宏观而全面的对本篇论文作出了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其他文献
《福乐智慧》是维吾尔族喀喇汗王朝时期的一部长篇诗作,作者是维吾尔族著名作家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福乐智慧》是汉语译名,全诗采用诗体对话语言写作,总计13000多行。这
1980年代的文学场是一个多变的文学场,莫言作为曾经活跃在这一场域中的一个重要分子,在1980年代的文学场中留下了厚重的一笔。同时,1980年代的文学场也影响、制约、塑造了莫言和
洪迈《容斋随笔》是南宋较为重要的一部笔记小说,内容广博,考证精详,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征引亦颇多,但对其所录隋唐五代部分的史料研究较少,故本文运用列比勘校、统计分析等方法,分
因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技术因素等的限制,在矿区开展地质调查的过程中,往往矿区构造判别成为一个难点。以在新疆某矿区的Google影像遥感解译经历,简述了利用矿区Google
在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使得我们国家的建筑工程项目得以快速发展,于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在每一建筑工程项目中,为了能够为整体建筑工
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落实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笔者以为,不仅需要教师专业素养与时俱进,还需要教学理念,教育手段的现
古人的天具有更多人文色彩,星辰不仅仅是星辰,它们的形态、运行等等都与人事密不可分,人们对星辰有神秘的预测,也有审美的欣赏追求。古代社会的星象文化反映自然的同时更多的反映
冒鹤亭是近代著名的学者,在经、史、诸子研究方面颇有成就。同时,其广泛的词学交游活动,丰富的词学理论与创作实践,以及在词籍校勘、辑佚方面的努力,也使其成为近现代词坛上一位不
新中国成立后,瑞典政府迅速接受了中方的建交原则,成为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国家。1950年9月,中国首任驻瑞典大使耿飚将要代表新中国政府向瑞典元首呈递国书。但是,戎马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