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保障耕地资源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是我们一直需要面对的课题。当前我国虽然采取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是耕地问题依然不容小觑。因此,进一步探索耕地保护的措施势在必行。本研究就是从耕地保护的目标出发,研究耕地产生的外部效益,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给政府提供经济补偿的数额参考,让大庆市县域更好的贯彻落实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最终为我国的耕地保护工作做出贡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调查法,当量因子法以及比较分析法,并结合了相关理论,以大庆市县域作为研究区域,系统开展关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在分析了大庆市县域耕地的结构变化以及时空变化的基础上,利用粮食安全法测算出大庆市各县域的耕地盈余面积;第二,分析耕地耕种过程中所带来的各种被忽略的价值,分别利用不同的方法对于耕地产生的隐性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进行测算,计算出耕地资源的总价值,再用还原率修正,得到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第三,根据算出的各县域需要补偿的面积以及对应的补偿标准相乘得到大庆市县域的耕地保护总的补偿额度,作为制定政策的参考,为决策提供借鉴作用;最后,依据当前大庆市县域的具体发展情况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完善对策。所得到的结果如下:(1)2016年大庆市的肇州、肇源、林甸、杜尔伯特县的耕地结构均是以旱地为主,只有少数的水田。在2007-2016年间耕地的面积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耕地的空间分布情况中,大庆市中部变化较大,其他地区变化较小。(2)大庆市的肇州、肇源、林甸、杜尔伯特县均为耕地盈余区,即粮食主产区,应该得到补偿。面对自给率为95%的情况,400千克和450千克两种人均粮食需求量时,肇州、肇源、林甸和杜尔伯特四个县总和耕地分别盈余面积为64.6万公顷和63.74万公顷。面对自给率为100%的情况,400千克和450千克两种人均粮食需求量时,肇州、肇源、林甸和杜尔伯特四个县总和耕地分别盈余面积为64.23万公顷和63.33万公顷。(3)测算大庆市各县域耕地外部效益得到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平均值为每年31530.2元/公顷,四个县的补偿标准有一定差距。其中肇州县的补偿标准最高,为每年46374.8元/公顷,肇源县的补偿标准最低,为每年20599.9元/公顷。(4)按照补偿面积和补偿标准计算补偿额度。面对自给率为95%的情况,400千克和450千克两种人均粮食需求量时,大庆市四个县所应得到的补偿额度总和分别为2015423.13万元和1988575.82万元。面对自给率为100%的情况,400千克和450千克两种人均粮食需求量时,大庆市四个县的所应得到的补偿额度总和分别为2003810.03万元和1975701.52万元。所得到的结论如下:(1)大庆市县域耕地保护现状总体向好,但耕地保护工作仍需引起重视。其中耕地面积增加最多的是林甸县,动态度为1.09%,肇源县是唯一耕地面积在十年间减少的县域,动态度为-0.59%。(2)耕地保护产生的正外部性效益外溢是加速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力,只有将耕地保护产生的外部效益进行转化,才是实现耕地保护的根本途径。(3)由所测算的数据来看,大庆市四个县域中,肇州县所应得到的经济补偿额度是最高的,肇源县是相对最少的县域。另外我们在补偿的时候要明确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主体,本文界定给付主体为中央政府和耕地使用者,受偿主体为农户和农地经营者。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保护耕地的意识,出台相关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法,丰富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方式,来实现耕地保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