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脊髓肿瘤又称椎管内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5%,按其部位可分为髓内肿瘤及髓外肿瘤,其中髓外硬膜下肿瘤在脊髓肿瘤中所占比例最大,约60%~70%,以神经鞘瘤及脊膜瘤多见;硬脊膜外肿瘤多为恶性,以转移性为主;髓内肿瘤约占20%,主要为星形细胞瘤及室管膜瘤;手术治疗是脊髓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既往多采用全椎板手术,对脊柱损伤较大,术后脊柱稳定性往往受到影响,局部瘢痕黏连,影响远期临床疗效。半椎板手术是近年来处理脊髓肿瘤一种较新的微创手术,本研究对我科自2008年以来采用经半椎板切除手术治疗脊髓肿瘤9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目的在于探讨经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脊髓肿瘤的优缺点,临床适应症,临床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12月经半椎板切除手术治疗脊髓肿瘤90例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经全椎板切除手术治疗脊髓肿瘤85例进行对照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对肿瘤的暴露及切除情况、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将术后1周症状、体征,与手术前比较,评价患者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所有病例手术后均行随访,采用McCorick临床分级标准,评价患者远期临床疗效;对手术前后的医学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脊柱稳定性;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手术方法:手术前在X线片下行病变节段的体表定位,局部注射亚甲蓝至棘突,作为标记。患者全麻后取俯卧位,颈部肿瘤予以头架固定,处于过屈位,以定位标志为中心,取后正中纵行切口,上下超过病变范围2cm左右,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层,分离至棘突及棘上韧带。半椎板组在病变侧骨膜下分离椎旁肌,显露出病变节段的椎板,向外不超过关节突外侧缘,椎板牵开器牵开椎旁肌协助暴露,用椎板咬骨钳或铣刀去除相应的单侧椎板,咬除黄韧带,暴露硬脊膜,部分病例术中B超再次精确定位,接近肿瘤的表面纵行切开硬脊膜,显微镜下分块切除肿瘤,彻底止血,严密缝合硬脊膜,椎旁肌缝合在棘间韧带上,逐层缝合筋膜、皮下及皮肤;全椎板手术咬除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双侧椎板,沿后正中纵行切开硬脊膜,切除肿瘤后逐层缝合;硬脊膜外均放置引流管。髓内肿瘤沿脊髓后正中沟纵行切开,在神经电生理监护下分块切除。结果:半椎板组90例及全椎板组85例肿瘤均获全切,临床近期疗效满意(P>0.05)。两组病例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半椎板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早期即可下床活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61个月(平均29.50个月),半椎板组脊柱稳定性良好,均未发生脊柱畸形,全椎板组11例脊柱稳定性发生变化(P﹤0.05);远期临床疗效半椎板组改善85例,全椎板组改善66例,半椎板组明显优于全椎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椎板入路治疗脊髓肿瘤,创伤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早期即可下床活动,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显著,脊柱不稳定发生率低,虽有暴露受限的缺点,但在显微镜下分块切除肿瘤组织其操作空间已经足够,适用于大部分髓外硬膜下肿瘤。对于部分病灶小、边界清楚的髓内肿瘤,半椎板切除结合术中超声及电生理监护技术甚至优于全椎板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