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光农业园是以农业生产资源为核心,以人们的审美要求为标准,借助科技和相关辅助设施等进行创新性的规划、设计,从而形成包含科技示范、科普教育、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园区。它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农业发展而发展起来,顺利的将旅游业与农业完美结合的一种休闲生态场所,是一种新型的园林绿地类型。观光农业园既和一般园林绿地不同,也和传统的农业生产用地以及农村区域不同。它的发展前景极为可观,城市郊区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景观优势,加上交通的发展和人们出行的工具越来越便利,一跃成为一些地区大力建设的重心。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比如:农业园区的景观特色没有发挥出来,单纯的自然风景中少了美学,导致园区的景观规划趋于模式化;没有具体的评价指标以及评价体系;没能做到因地制宜,致使园区的功能性发挥受到了限制;过渡开发,未考虑到环境承载力问题。本文在研究了国内外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发展状况和农业美学发展史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以完整性、客观性、独立性、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和可比、可量性为农业的美学评价原则。通过调研、分析、总结人们对农业美学的审美需求,建立一套农业美学评价指标体系。其包括农业性、生命性、整洁性、宁静性、多样性、动态性、开阔性、奇特性、科技性和可食用性这10个指标的3级量化标准。根据调研结果、评价体系以及对农业的传统发展与继承研究,总结出农业景观的美学特征,分别是自然美、文化美、人工劳作美。这些美学特征的载体从宏观上有:形式美、色彩美、和季相美;从微观上有:景观植物美、生产植物美、水体美、建筑美、道路美。最后针对观光农业园“如何表达美,如何发挥自身的美学特征”,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前提条件下规划设计观光农业园,在此过程中发现农业景观和美学原理有不少形式美法则相符合的规律,比如多样与统一、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通过将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和美学理论相结合,期望能发挥美学对农业景观的指导作用。希望能为保存传承、改进发展我国观光农业园的本土农业景观提供可行性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