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1,同时“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2,是现代人应该掌握的众多能力中的基础之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程度很大程度上能够从他的写作水平反映出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会写字开始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写作的影子,小到日记,大到论文。有关小学生写作,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主要练习的内容是“写话”,五六年级就开始注重“习作”的编写和锻炼,而关键的小学三年级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引导学生的语文水平由写话过渡到习作的关键阶段。不仅要巩固低年级的“写话”基础,也要为高年级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代表的意义是否重要就不言而喻了。此外,小学三年级一般是学生八、九岁的年龄段,是一个让学生从具体描写事物,看待事物的过程慢慢向抽象思维和逻辑转变的重要年龄段过渡期,小学三年级书面语言的精进对学生的思考逻辑与抽象思维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所以,研究小学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受到教育界专家和一线老师的重视。基于此,本论文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南宁市秀田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在遵守小学语文教材对小学生传达的习作要求和建议、注重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规律以及注意观察小学生在习作教学领域的表现如何的前提下,研究调查现现今的小学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某些不合理或者不完善的地方,以及这种种问题背后隐藏的原因,结合南宁市秀田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的一些做法,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本论文的目的便是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一起,自始至终都从小学三年级的习作教育目前有哪些不足之处的出发点进行研究,力求整理出更科学、更完善的小学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方案。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陈述了本论题的研究理由、研究的意义,而且为了确立出本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核心,本人对国内外有关本研究的文献做了相应的梳理和调查,以及对相关的概念作解释。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概述,包括三年级习作教学的特殊地位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的写作要求,明确研究的方向。第二部分是对南宁市秀田小学友爱校区三年学生的习作情况、老师的教学进度和家长对学生的习作帮助和指引做了访谈和问卷形式的调查。全面调查、统计、分析,探究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存在的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南宁市秀田小学友爱校区三年级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调查剖析,找出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某些原因。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师期待值高,教学热情不高;指导方法单一,甚至无法可循;教学设计单一,课堂趣味性不足;写作习惯未养成,习作训练量不够;注重写作指导,讲评却流于形式;评价方式单一,挫伤写作积极性等教师“教”的问题。学生恐惧写作,习作兴趣不浓;习作内容空洞、虚假,缺乏真情实感;抄袭现象严重,习作“功利性”明显的学生“学”的问题。缺乏对习作的正确认识,不重视习作;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缺乏,家长价值的缺失;重视生活素材的积累,疏忽了孩子的教育的家长“辅导”的问题。第四部分依据以上三部分的调查原因和剖析结果,并结合实际的有关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心情况,拟定出很好有助于小学三年级的习作教学的策略。第五部分是南宁市秀田小学依据习作教学策略所进行的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探索,列举了三年级习作教学计划和教师平时进行三年级习作教学的一些做法。笔者希望本次的调查和研究,能够改善或者是完善一下南宁市秀田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情况,提供一些有用的、更好的建议,与此同时,也期望本论文可以在其他研究者整理小学语文教育时的工作时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发挥本论文应有的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