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钾氧化法除锰试验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ji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在我国浙江、福建、上海、河北、广东、云南等很多省份的地表水中都相继发现有锰的出现,由于地表水锰污染的特点与地下水不同,不能照搬原有的地下水除锰方法。本研究是在现有的常规给水处理流程的基础上,利用强氧化剂高锰酸钾来氧化去除地表水中的锰。试验采用混凝杯罐试验和过滤模型试验分别考察给水处理中的混凝沉淀和过滤过程。 混凝杯罐试验采用ZR4-6型六位搅拌器。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氧化Mn2+所得产物二氧化锰在适当的混凝条件下能够与原水中其它悬浮物、胶体等物质形成矾花。对含有不同Mn2+浓度的原水,高锰酸钾投加当量20%~80%时,锰去除率总是大于理论去除率。高锰酸钾投加当量80%~100%时,锰去除率可达90.6%~99.0%。KMnO4与Mn2+的反应发生很快,可以在投加混凝剂的同时或之前投加高锰酸钾。地表水中含有的天然有机物稍微降低了高锰酸钾对锰的去除率,这是由于有机物具有还原性的基团,消耗了一定的高锰酸钾。 过滤试验中滤池采用石英砂滤料,原水中锰浓度为1.5~4.0mg/L,在7m/h、10m/h、15m/h三种不同的滤速下,高锰酸钾的最小投加当量分别为60%、70%、80%左右,只要大于等于上述投加量,滤柱出水锰总能达标。滤柱反冲洗以后存在一个滤柱除锰成熟期过程。 高锰酸钾投加当量小于理论值情况下就能实现出水锰达标,是由于氧化产物水合二氧化锰具有丰富的自由羟基和巨大的比表面积,被滤池中滤料截流,包裹在滤料颗粒表面,形成了具有吸附Mn2+能力的载体。通过分析测定滤池进出水溶解氧、载体上的锰、反冲洗水中的锰等说明了这一结论。原水中存在的腐殖酸等有机物能够消耗高锰酸钾;但腐殖酸并不影响载体对Mn2+的吸附。 很多情况下,砷与铁锰等共存于天然水中,研究了生物滤池除锰除砷(Ⅲ)效果,发现生物滤池能够同时去除锰和砷(Ⅲ)。
其他文献
该文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SAP2000,利用壳单元模型对大跨度无粘结预应力双向板—异形柱结构进行了分析,在弄清其内力分布的基础上,对双向板中预应力筋的布置方式提出了优化方案,并
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主要是由结构的低周疲劳累积损伤引起的。国内外研究界在近20年里逐步探索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在这种反应过程中的滞回特征以及钢材和混凝土在不
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目前正处于激烈社会经济变革进程之中,其大规模的工业建筑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理清这种复杂的变化,建立先进、科学、高效、合理的工业建筑结构管理体系有着
结构的内力和变形随时间变化的现象称为结构时间效应。结构的时间效应主要表现为超静定结构由于多余约束而产生的次内力。这些都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混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许多高校相继合并,这样同一院校就有多个校区,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同时,高等院校的校园面积较大、建筑物较多,地上
本文回顾了空间结构在造型上的研究现状、自由曲面造型在空间结构造型上的应用现状及现有结构优化设计的几种方法。基于曲面变形能最小的思想,提出自由曲面造型在结构优化设
梁柱全焊接属于刚性节点,而螺栓连接因具有一定的柔性大部分属于半刚性节点。上个世纪末以前,学术界和工程界普遍认为全焊接刚性节点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但在1994年美国Northrig
本论文应用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的概念,设计了一种变间隙式粘滞阻尼器,研究了其减振性能,作为实例分析了其在五层框架结构中的减振控制效果。通过研究,主要取得如下成果: (1)探讨
钢管混凝土拱桥作为一种新兴的桥型,以它轻巧的结构、美观的造型、超强的跨越能力等优势,近十余年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与应用。但目前对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理论的研究还相
针对北方地区微污染水难处理的特点,提出将高锰酸盐复合剂和氯胺两种预氧化药剂联合应用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利用高锰酸盐复合剂强化氯胺灭活微生物的效果,使得饮用水的生物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