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高应变下累积损伤本构规律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主要是由结构的低周疲劳累积损伤引起的。国内外研究界在近20年里逐步探索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在这种反应过程中的滞回特征以及钢材和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状态下的多次重复受力本构模型和损伤累积规律。在研究中发现低周疲劳特征与高周疲劳特征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但高周疲劳问题研究中使用的是在设定的力或应力的上下界限之间重复受力的试验方法(定应力幅或变应力幅),这种方法已无法用于混凝土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对高应变状态下的低周疲劳,采用在设定的应变界限之间重复受力的试验方法似乎更加合理。本文改用在设定的应变界限之间重复受力的试验方法。在本文作者所在研究集体完成的中等强度混凝土在以不同程度超过ε0(ε0为与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的定压应变上限条件下的等应变幅多次循环加载试验和混凝土在逐步增大压应变上限条件下的变压应变幅多次循环加载试验的基础上,本文对较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完成了系列试验,获得了疲劳试件在不同的等应变幅和变应变幅加载工况下达到不同损伤状态时完备的循环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数据和试件的初始静载轴压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在循环至一定周数后有损试件再加载轴压破坏时的静载轴压应力-应变曲线。同时研究了混凝土材料在循环加载过程中的疲劳应力、单周割线刚度、单周最大应变和单周滞回能以及损伤过程中特征状态点等几方面的性能劣化规律,并分析了其特点。地震作用下计算机模拟分析的准确性除输入地面运动的因素外,主要取决于分析模型和材料模型的合理性。本文所用的(纤维模型梁柱单元)分析模型对于以弯曲破坏为主的梁柱分析已经具有足够的准确度,因此主要依赖于单轴材料恢复力模型的合理性。本文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以往假定的混凝土卸载-再加载本构模型做出重要调整,提出了能够在任意加载模式下较好反映混凝土材料累积损伤规律的本构模型,以反映加载历史对混凝土在滞回过程中的强度、刚度退化和滞回耗能的影响,同时编制了混凝土材料应力-应变反应分析程序,并添加到基于柔度法的纤维模型梁柱单元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中去,分别对本文试验和所收集到的柱子低周疲劳试验进行对比模拟分析,在材料层次和构件层次初步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摘要:高速铁路长联大跨连续梁桥温度跨度大、制动范围长,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在全桥范围内连续铺设,桥梁与各层轨道结构因非线性约束作用构成了相互耦合相互制约的力学平衡体
随着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不断广泛,其理论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当中,这种新兴的组合材料的本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通过对已有钢管本构关系的研究及理论分析,在钢管的
本文主要针对约束优化问题,编写了改进的遗传算法程序,构造了新的罚函数——模糊动态罚函数,嵌入遗传算法,通过结构优化算例和算法对比,表明新的罚函数是可行有效的。本文研究的目
周期温度应力作用使岩石发生灾害是个极为复杂且具有重大经济意义的课题,如何才能做到经济有效地在这类岩石中建设工程并维持其稳定性,一直是困扰着广大岩石力学和工程地质工
本文对粘滞阻尼器在网架结构中的减震控制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介绍了结构控制的概念及其分类,然后总结了结构控制技术在空间结构中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对消能减震控制技术中常
索杆张力结构是由索和压杆为基本构成单元,通过预应力来保证体系几何稳定并提供结构刚度的一类空间结构.该文主要对索杆张力结构形态问题进行研究,特别是对结构预应力建立之
钢筋混凝土板是建筑工程中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构件。在工程实践中,随着现代建筑功能的日益复杂多变,以及人们对建筑室内美观的要求的提高,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也越来越多地受到限制
考虑土分担荷载的桩基设计和理论研究一直是岩土界科技人员的一个热点论题,其潜在的高经济性和适用性十几年来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物增层与改
随着城市超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由于使用及抗震设防的要求,相应的深基坑工程也向更深、更大和更加复杂的程度发展。在深基坑工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施工条件和外界其它
该文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SAP2000,利用壳单元模型对大跨度无粘结预应力双向板—异形柱结构进行了分析,在弄清其内力分布的基础上,对双向板中预应力筋的布置方式提出了优化方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