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确立农民主体地位的思考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lvet_f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一个阶层,生活在封建社会最底层的中国农民,是社会上最善良的一个阶层。今日中国农民,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级,缺乏相应的社会政治参与权、社会进步利益享受权;事实上没有与市民平等的主体地位和独立的人格,没有变换身份的自由。“新农村建设”核心是农民问题,这已经是许多专家学者的共识。但我们认为,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主体地位。只有让农民回到主流社会,和城市市民一样享有国家赋予的平等待遇和权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种种对农民不公正待遇的问题。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我们首要要做的就是要归还农民本应具有的平等待遇,还农民应有的权利,给他们平等的做人的权利,给他们发展的机会。在我国长期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民与城市居民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在归还了属于农民的平等待遇的基础上,在快速发展的我国经济条件下要提高我国农民的平等待遇还应对农民在多个方面加以补助,即在归还利用了农民的平等待遇后,应该对农民在多个方面进行补偿。我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正是有农民自身所拥有的要素禀赋的存在,才会推动我国的不断的向前发展。因而要想真正的提高我国农民的主体地位,除了还农民平等待遇,对农民进行补偿以外,必须强化农村的要素禀赋,发挥农村要素禀赋的作用。在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农民的平等待遇受到了侵犯,使得农村的要素禀赋严重弱化,有的甚至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提高农民的主体地位,就应但强化农村要素禀赋的作用,发挥他们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农民具有自己的话语权,农民真正的站立起来,真正的提高农民的主体地位。
其他文献
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计划经济时代的土地征地制度,对于保证当时的国家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这个制度的缺陷也就日益显现。主要有下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是国内外危险性森林蛀干害虫。为了探讨我国光肩星天牛最新发生动态,明确传播趋势和扩散途径,自2000-2003年,抽样调查16个省、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己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世界各国都在探求解决办法。我国已通过实施六大林业生态工程有力地推动了
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凭借其极强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银行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诸如外资银行的引进、民营银行
<正>解决函数图象问题时,要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判断清楚函数的类型,再对这类问题进行必要的分类——是分段函数还是动点问题,并且要做到,能用函数关系表示
互联网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大众对金融服务要求的提高,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限制,孕育了互联网金融。在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浪潮的时代问号下,重谈商业银行的全能化,并提出国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本具有不可侵犯的个人、集体土地所有权以强制取得并给予补偿的制度。我国现有的土地征收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是
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以土地保障为其核心的地位没有改变。土地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生活和维护农村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城乡融合、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完善农村稳定机制,维持社会安定;它既是解决
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导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同时不断增加的人口使得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耕地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耕地资源的持续减少对我国的粮食